[发明专利]一种竖井用管路伺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0171.X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汤明东;徐振洪;许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F16L3/18;F16L3/215;F16L3/22;E21D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112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井 管路 伺服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竖井掘进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竖井用管路伺服系统,系统由位于井口的井架支撑,包括管夹,等间隔固定设置于管路上,用于与管路驱动装置配合带动管路移动;主体呈弧形的管路导槽,位于管路的移动路径上,用于管路移动时对管路进行支撑和导向;管路驱动装置,设置于井架上方,以驱动管夹沿管路导槽移动;管路导槽沿管路的移动方向,对称设置于管路驱动装置两侧;管路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管路驱动装置与井下设备同步运动。本发明采用井架作为基础,提高整体稳定性。采用管夹固定管路,使管路排布整齐稳定,向下输送时承载主要重量。采用管路驱动装置驱动管夹向前向后运动。采用信号控制技术提升管路输送的同步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竖井盾构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竖井用管路伺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竖井盾构机、反井钻机,多采用地面驱动,即井下部件大多为纯机械部件,也有极少采用井下驱动或需在井下使用动力部件,进而采用总分的管、线路形式,因此向井下输送动力源比如电缆卷盘、油管卷盘均数量较少,进而极大的限制了部分动作的完成。而较大直径的竖井的管路输送装置无法满足多管路、长距离且随掘进过程同步进行等要求,并且多数情况下无法判断管路受力情况。此外,随着竖井深度的增加,输送线路重量随之增加,对于管路输送架的稳定性要求也比较苛刻,由于断线风险等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掘进进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竖井用管路伺服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竖井管路输送装置中多管路混乱排放、长距离输送无法判断管路受力、无法使管路与竖井掘进设备同步升降等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竖井用管路伺服系统,系统由位于井口的井架支撑,包括:管夹,等间隔固定设置于管路上,用于与管路驱动装置配合带动管路移动,管夹为用于固定管路的孔板结构,管夹上设置有用于使管路穿过的若干个孔洞,孔洞大小不一,分别用于穿过不同直径的管路,使不同直径的管路与管夹相对固定;每一管夹皆与其相邻的管夹以钢丝绳相连,钢丝绳的长度小于相邻的两个管夹之间的管路的长度;管路导槽,主体呈弧形,位于管路的移动路径上,用于管路移动时对管路进行支撑和导向;管路驱动装置,设置于井架上方,以驱动管夹沿管路导槽移动;管路导槽沿管路的移动方向,对称设置于管路驱动装置两侧;管路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管路驱动装置与井下设备同步运动。
可选地,管路导槽包括由金属管组成的格栅结构,格栅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可选地,挡板内侧设有凹槽,凹槽的高度大于管夹的高度,以使管夹在凹槽内移动。
可选地,管路驱动装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井架上方的两侧,包括减速机、滚链、主动滚轮以及从动滚轮;管路驱动装置通过基座固定在井架的上方,并位于管路移动路径的一侧;基座上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滚轮,滚链套设于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的外部,并与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啮合,以在减速机的驱动下,带动滚链循环转动;滚链包括等间隔设置的若干拨叉组,每个拨叉组包含两个相对设置的拨叉,滚链转动时,相对设置的两个拨叉之间形成的空隙与管夹配合,通过拨叉推动管夹移动。
可选地,相邻两个拨叉组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管夹之间的距离相同。
可选地,基座上设有延伸方向与管路移动方向一致的过渡导槽,过渡导槽的两端分别与过渡导槽前后的管路导槽连接。
可选地,控制装置还与井内设备上的位移传感器连接,位移传感器将井内设备的进给数据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接收位移传感器传递的数据,以控制管路驱动装置与井内设备同步运动。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01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