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1834.X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7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成;袁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杰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1 | 分类号: | G01R31/01;G01R31/327;G01R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规格 框架 断路器 二次 回路 全自动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低压电器制造领域。包括托盘、二次回路检测单元和底板,所述的托盘的上部设有随托盘位移至二次回路检测单元下方的框架断路器,所述的二次回路检测单元中设有可XYZ向位移的三向伺服系统且三向伺服系统与框架断路器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可位移的夹紧装置且框架断路器的两侧分别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夹持定位。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提高检测精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低压电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二次回路用于控制断路器的分、合、储能等操作,并实现电气联锁和输出断路器状态指示等。一般二次回路检测通常需对接线组接线,并用螺钉紧固,方法虽简单,但费时费力,也不适用于自动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线全自动检测装置,且能满足多种断路器的检测的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托盘、二次回路检测单元和底板,所述的托盘的上部设有随托盘位移至二次回路检测单元下方的框架断路器,所述的二次回路检测单元中设有可XYZ向位移的三向伺服系统且三向伺服系统与框架断路器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可位移的夹紧装置且框架断路器的两侧分别通过夹紧装置进行夹持定位;
所述的三向伺服系统包括可XYZ向位移的探针罩,所述的探针罩中设有均匀分布的探针,所述的探针经XYZ向位移调节后对准框架断路器中的二次接线组对应点进行触点导电且通过电连导通;
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沿底板进行位移的夹紧操作架,所述的夹紧操作架前端的两侧端设有与框架断路器外壁相活动定位的夹紧丝杆,所述的夹紧丝杆通过传动组件进行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二次回路检测单元包括安装架,所述的三向伺服系统固定在安装架的底部,所述的三向伺服系统包括移动板,所述的移动板通过设在安装架中的X向导向组件进行X向位移,所述的安装架中设有推动移动板进行Y向位移的Y向导向组件,所述的移动板中设有推动探针罩进行Z向位移的Z向导向组件,所述的电连设在探针罩的外壁;所述的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和Z向导向组件三者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的Z向导向组件包括丝杆和滑块,所述的丝杆外套有与滑块相固定的螺母,所述的滑块沿直线导轨进行位移的,所述的滑块带动探针罩进行位移,所述的丝杆通过伺服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的伺服电机与丝杆间通过联轴器固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架中设有若干传感器,所述的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Z向导向组件中分别设有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设在夹紧操作架外侧壁的主动带轮,所述的夹紧丝杆中设有带动夹紧丝杆旋转的被动带轮,所述的主动带轮与被动带轮间通过平皮带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紧操作架的外侧壁设有调节平皮带松紧的涨紧轮,所述的夹紧操作架外侧壁设有驱使夹紧丝杆直线移动的闷盖,所述的夹紧丝杆的上方设有与夹紧操作架固定的丝杆移动传感器,所述的夹紧操作架通过气缸驱动,所述的夹紧操作架的底部设有夹紧滑块,所述的底板的上部设有夹紧直线导轨,所述的气缸驱动夹紧操作架通过夹紧滑块沿夹紧直线导轨进行位移。
适用多规格框架断路器二次回路全自动检测装置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断路器就位:托盘载框架断路器随流水线流至二次回路检测单元,挡停、线体气缸顶升,对框架断路器实现检测定位;
2)、驱近:通过扫码,识别框架断路器的规格;驱动气缸,使夹紧丝杆等趋近框架断路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杰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杰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1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