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3583.9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龙;徐百平;蓝锋;蔡园雪;彭童飞;林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48/40 | 分类号: | B29C48/40;B29C48/285;B29C48/80;B29C48/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汪发成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挤出 同向 差速非 对称 双螺杆挤出机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包括设备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交叉设置的搅拌凸轮(2),所述设备壳体(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配合使用的驱动框(5),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的右侧均贯穿驱动框(5)并通过轴承与驱动框(5)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的表面啮合有主动齿轮(16),所述主动齿轮(1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5),所述旋转杆(15)的左侧通过轴承与驱动框(5)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框(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调速电机(13),所述调速电机(13)的输出端与旋转杆(15)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设备壳体(1)内腔的左侧开设有挤出口(4),所述设备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挤出口(4)配合使用的挤出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使用的三段螺旋绞龙,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从左往右第一段绞龙的间距相同,绞龙间距为10cm-12cm,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从左往右第二段绞龙的间距相同,绞龙间距为18cm-22cm,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从左往右第三段绞龙的间距不同,所述第一旋转螺杆(6)表面第三段绞龙间距为25cm-30cm,所述第二旋转螺杆(17)表面第三段绞龙间距为6cm-8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腔位于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表面第二段绞龙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热熔腔(3),所述热熔腔(3)的外壳使用材质为铜质,所述热熔腔(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加热电阻丝和导热油,所述热熔腔(3)的温度输出范围为220℃-2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8),所述支撑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漏斗(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内腔的右侧以及驱动框(5)内腔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圈,且防护圈的使用材质为硫化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框(5)内腔的右侧开设有与调速电机(13)配合使用的走线孔(14),所述走线孔(1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橡胶圈。
8.可连续挤出的同向差速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方法如下:
A、通过使用者沿进料漏斗(10)对设备进行上料,物料沿进料管(9)进入设备壳体(1)的内腔,通过调速电机(13)的启动带动旋转杆(15)进行转动,通过旋转杆(15)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6)进行转动,通过主动齿轮(16)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12)进行转动,通过从动齿轮(12)的转动带动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的转动带动其表面的旋转绞龙进行转动;
B、通过第一旋转螺杆(6)和第二旋转螺杆(17)的转动带动其表面第三段绞龙进行转动对色母料进行混合,通过绞龙间距的不同使色母料的混合效果更好,随着绞龙的转动带动色母料进行移动,通过搅拌凸轮(2)处时对其进行二次混合,使其混合均匀;
C、物料随着绞龙的转动移动至第二段绞龙处,通过热熔腔(3)的加热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再通过绞龙的不停转动,使其移动至第一段绞龙处,第一段绞龙的间距较小,提供较大的压力,通过绞龙的转动使其沿挤出口(4)挤出完成出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35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