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破袋机构及物袋自动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4606.8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胡志良;乔安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9/00 | 分类号: | B65B69/00;B65G47/90;B25J15/08;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许姣 |
地址: | 102629 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及物 自动 分离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破袋机构及物袋自动分离系统,通过移动机械手将垃圾袋抓取到破袋机构上方,进而通过破袋机构划破塑料垃圾袋,实现垃圾和垃圾袋的可靠分离。该物袋自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单元、水平移动单元、破袋机构、动力单元和控制单元;机械手单元用于抓取投放在破袋机构中的袋子;水平移动单元用于带动机械手单元在破袋机构上方水平移动;破袋机构用于在机械手单元抓取袋子后,撕破袋子,使袋子中的物品掉落,将袋子和袋子内的物品分离;动力单元为机械手单元、水平移动单元和破袋机构提供动力;控制单元控制机械手单元、水平移动单元、破袋机构和动力单元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袋机构以及采用该破袋机构的物袋分离系统,属于垃圾分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总量急速增长,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现有政策下,一般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其他垃圾一般填埋或者焚烧处理,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有氧堆肥和沼厌氧制沼发电。堆肥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厨余垃圾重新分解之后变为肥料,因此需要清理塑料袋,避免厨余垃圾在堆肥时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堆肥效果。厌氧制沼发电,虽然发电中用到的是厌氧发酵罐,但是在对厨余垃圾进行挤压或切碎处理时,一些又大又厚的塑料袋很可能会缠绕在刀面、挤压钝器或转轴上,诱发机械故障;或有可能会在厌氧罐内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膜,导致沼气发电系统崩溃,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垃圾袋特别是厨余垃圾袋需要和垃圾分开投放。人工拆解垃圾袋然后将垃圾袋和垃圾分开投放,不但花费时间并且手上也容易沾到污渍。
授权公告号CN 210437823 U(申请号:201921383094.X)公开了一种手工破袋器工具,包括外杆、内杆和支架,所述外杆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内杆嵌入所述空腔内,所述外杆与所述内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支架,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滑动连接,所述外杆的一侧设置有锯齿条,所述锯齿条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朝向所述锯齿条的一端设置有锯齿。
但该方案需要投放人员手工划破垃圾袋,划破时垃圾袋内垃圾的浸液容易洒出污染衣服或者手;并且当垃圾箱将满时,该设备无发使用;锋利锯齿裸露,使用时未加保护,在投放垃圾并划破垃圾袋时容易引发危险。
申请公布号CN 106347896 A(申请号201610973065.3)公开了一种垃圾封闭收集设备,包括箱体、袋装垃圾送进装置、散装垃圾送进装置、破袋装置和收集桶,袋装垃圾送进装置、散装垃圾送进装置、破袋装置和收集桶均设于箱体内,袋装垃圾送进装置和散装垃圾送进装置均设于收集桶上方,破袋装置与袋装垃圾送进装置相对应。袋装垃圾送进装置将装袋后的垃圾送至破袋装置处,进行破袋,使得垃圾袋内的垃圾落入收集桶内,有效防止了垃圾袋进入到收集桶内,实现了垃圾袋和垃圾分离。其中破袋装置包括水平移动装置、上下移动装置和旋转刀辊,旋转刀辊设于上下移动装置上,上下移动装置与水平移动装置连接。水平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旋转刀辊通过架体与丝杆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箱体内,丝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当驱动电机转动时,丝杆转动,旋转刀辊随着架体在丝杆上水平移动,从而实现调节袋装垃圾与旋转刀辊的水平距离,保证旋转刀辊能够移动至袋装垃圾所在位置。同时,上下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旋转刀辊的架体相对应,当第一气缸的活塞伸缩时,带动旋转刀辊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旋转刀辊上下划破垃圾袋。
但该方案中投放袋装垃圾时传送链条带动挂钩移动时,无法确保挂住垃圾袋,即便有些情况下能够挂住垃圾袋由于垃圾袋机械性能较差,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将垃圾袋撕破;无法将垃圾袋移动到破袋位置;袋装垃圾在旋转刀辊和破袋垫板共同作用下被夹紧,旋转导辊左右和上下移动多切割的十字刀切口,切口过小时,垃圾袋内容易遗落垃圾,导致垃圾袋内垃圾剩余过多,达不到垃圾破袋的效果。由于垃圾垃圾袋质量较轻,破除的垃圾袋仅依靠自动脱钩装置的阻挡作用很难落下去,落进塑料袋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万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