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0517.4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4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拉力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置于基底上,石墨烯层固定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表面,石墨烯层呈悬空状态,石墨烯层中设有孔洞,孔洞方形周期性排布,方形周期的一个方向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线方向,颗粒置于孔洞中,颗粒的尺寸大于孔洞的尺寸。应用时,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施加待测拉力,拉力改变石墨烯层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共振波长,通过探测该共振波长的移动实现拉力测量。本发明是基于微纳结构的,易于小型化和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力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拉力探测属于基础物理量探测。除常规工程中拉力探测外,在生物医学领域拉力探测也非常重要,例如人体的血压测量、组织的压力、可穿戴设备的拉力等,在这些情景中,需要更高灵敏度的拉力探测、探测系统需要小型化和易于集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包括:基底、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石墨烯层、颗粒;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置于基底上,石墨烯层固定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表面,石墨烯层呈悬空状态,石墨烯层中设有孔洞,孔洞方形周期性排布,方形周期的一个方向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线方向,颗粒置于孔洞中,颗粒的尺寸大于孔洞的尺寸。
更进一步地,孔洞为圆形。
更进一步地,颗粒为球,颗粒的直径大于孔洞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颗粒为圆锥体。
更进一步地,圆锥体的轴线方向沿石墨烯层的法线方向,圆锥体的尖端朝向基底,圆锥体的底边直径大于孔洞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石墨烯层中石墨烯的层数少于10层。
更进一步地,颗粒的材料为贵金属。
更进一步地,颗粒的材料为金。
更进一步地,颗粒的材料为半导体。
更进一步地,颗粒的材料为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置于基底上,石墨烯层固定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表面,石墨烯层呈悬空状态,石墨烯层中设有孔洞,孔洞方形周期性排布,方形周期的一个方向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线方向,颗粒置于孔洞中,颗粒的尺寸大于孔洞的尺寸。应用时,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施加待测拉力,拉力增大石墨烯层内的应力,增加石墨烯层的介电常数,从而使得石墨烯层上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共振波长红移,通过探测该共振波长的移动实现拉力测量。另一方面,拉力增加孔洞的尺寸,导致颗粒向孔洞内移动,相当于颗粒与石墨烯层的距离缩小,增加了颗粒对石墨烯层上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限制作用,该作用也使得石墨烯层上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共振波长红移。在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下,石墨烯层上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共振波长红移更多,从而增加拉力探测的灵敏度。另外,本发明是基于微纳结构的,易于小型化和集成。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是又一种石墨烯拉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中:1、基底;2、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4、石墨烯层;5、孔洞;6、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0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