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极化SAR载荷内定标模式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2324.2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8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健;杜剑波;于忠江;刘建;侯锐;安亮;吕争;吕游;李海良;王志斌;匡辉;郝志雅;彭亏;徐广德;胡洛佳;王少林;张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极化 sar 载荷 定标 模式 设计 数据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化SAR载荷内定标模式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设计多极化SAR卫星内定标模式及信号通路;多极化SAR卫星内定标模式包括噪声定标、全阵面定标以及单T/R通道定标;步骤二、基于设定的内定标模式及信号通路进行内定标数据的记录及下传;步骤三、分析内定标数据,从内定标数据中计算系统增益、获取天线方向图、构造收发通道的参考函数、获取收发通道的延时、噪声功率。本发明中多极化SAR卫星通过定标模式及信号通路的设计可以覆盖整个收发链路,通过定标数据可以得到系统真实的线性调频信号、系统增益标定、天线方向图及增益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遥感卫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极化SAR载荷内定标模式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SAR定标技术是实现SAR定量遥感的关键技术。定标的目的是测量出影响SAR成像质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去除其影响,建立图像强度与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的精确关系。按照定标过程的不同,定标分为内定标和外定标。内定标是利用系统内部设备将定标信号注入到雷达数据流中,描述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外定标是使用地面信号来描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SAR系统通常将内定标技术和外定标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每经过一段时间利用有参照目标的观测区域对系统进行一次外定标,其间采用内定标技术监测系统性能的变化。
现有的内定标方法主要针对单通道、单极化系统进行设计,不具备多通道、多极化SAR载荷定标能力;此外现有方法通过内定标数据不能对SAR载荷分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进行判断,且不具备方向图测试能力,需通过近场天线阵面真实发射接收来进行天线方向图的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SAR载荷内定标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多极化SAR载荷内定标模式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多极化SAR卫星通过定标模式及信号通路的设计可以覆盖整个收发链路,通过定标数据可以得到系统真实的线性调频信号、系统增益标定、天线方向图及增益监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极化SAR载荷内定标模式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计多极化SAR卫星内定标模式及信号通路;
多极化SAR卫星内定标模式包括噪声定标、全阵面定标以及单T/R通道定标;
噪声定标模式下,天线不发射信号,天线接收外部噪声信号,噪声定标数据为天线不发射信号条件下的系统噪声和干扰信号,包括:系统热噪声、工作频段内地面的背景散射信号和干扰信号;噪声信号的处理方法是基于统计分析和频谱分析的方法;在没有地面同频段内干扰信号条件下,噪声定标信号的来源是系统热噪声;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噪声信号的能量和分布特性并计算出系统的噪声电平;在轨测试阶段利用噪声信号计算出系统的等效噪声散射系数;
全阵面定标模式下天线的所有T/R通道都处于工作状态,置于法向波束;全阵面定标模式分为全阵面发射定标、全阵面接收定标和全阵面收发定标,由定时信号控制极化、收发状态切换;全阵面收发定标回路:调频信号源产生调频信号,经驱动放大器至天线,天线发射信号由定标耦合器输出定标信号,经天线定标网络传输至内定标器,信号延时后经天线定标网络馈入H极化TR与V极化TR输入端,然后经天线接收通道送至舱内电子设备接收通道;
单T/R通道定标模式下,天线根据指令采用当前工作波位码,单T/R通道定标模式下定标T/R通道对应的延迟放大组件处于收或发状态,其它延迟放大组件处于负载态;在定时信号的控制下,波束控制器控制T/R通道的逐个切换,最终完成所有T/R通道的定标;通过单T/R通道定标模式获得每个T/R通道的幅度、相位信息,用于判断T/R通道工作是否正常,通过计算生成近似天线距离向、方位向方向图,用于分析天线波位控制情况;
步骤二、基于设定的内定标模式及信号通路进行内定标数据的记录及下传;
内定标数据获取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2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砖块生产中尺寸可调的模具
- 下一篇:清理扇贝养殖笼附着物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