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雷罐耐材材料内衬厚度在线监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3010.4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昌旺;卜必明;高斌;洪建国;吴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宝地梅山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雷 罐耐材 材料 内衬 厚度 在线 监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雷罐耐材材料内衬厚度在线监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鱼雷罐内衬16个测温点的位置;步骤2:建立电动势回路;步骤3:确定电流的上下限;步骤4:跟踪下环线8个检测点的温度值;步骤5、推测鱼雷罐耐材厚度的模拟值:步骤6:运用电流值实时图和趋势图进行修正和完善;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鱼雷罐外壳温度的跟踪与检测,建立电流回路,监视电流的变化,同时推算出内衬厚度的多少,当厚度低于安全运行值时且电流超上限值时,系统给出警报,指导鱼雷罐下线检修,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鱼雷罐耐材材料内衬厚度在线监视方法,属于鱼雷罐监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鱼雷罐车的内衬保温结构,主要由永久层、浇注料、保温层组成,起到容纳铁水以及保温的作用,永久层多为粘土砖或者腊石砖,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比较成熟,在铁水输送过程中,铁水温度高到1500℃,并且含各种侵蚀成分,对内衬的冲刷比较严重,如果出现内衬冲刷严重的情况,造成铁水烧穿鱼雷罐的外壳,铁水外溢,引起烧毁铁路,引起整个铁钢运系统的破坏,高炉休风、转炉停产,给全流程钢铁厂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如何鉴别厚度是一个难题,因为鱼雷罐高温,即是空罐,温度也在1000℃,目前的测温仪工况满足不了,测厚成为行业的一个难题。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鱼雷罐耐材材料内衬厚度在线监视方法,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鱼雷罐外壳温度的跟踪与检测,建立电流回路,监视电流的变化,同时推算出内衬厚度的多少,当厚度低于安全运行值时且电流超上限值时,系统给出警报,指导鱼雷罐下线检修,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鱼雷罐耐材材料内衬厚度在线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鱼雷罐内衬16个测温点的位置;
步骤2:建立电动势回路;
步骤3:确定电流的上下限;
步骤4:跟踪下环线8个检测点的温度值;
步骤5、推测鱼雷罐耐材厚度的模拟值:
步骤6:运用电流值实时图和趋势图进行修正和完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确定鱼雷罐内衬16个测温点的位置,具体如下:
根据鱼雷罐内衬受铁水冲刷和侵蚀、耐材特性,根据罐容为320吨鱼雷罐装250吨铁水的位置,铁水液面一下20cm和鱼雷罐底部20cm为基准设置了两条环线,考虑到数据的相对可靠以及日常维护的需要,每个环线均匀分布4个点,共计16个测温点进行重点监视,上一个环线也即图示红色圆点区域,8个,鱼雷罐正反两侧,每侧各4个,为渣线区域,该区域与铁水直接冲击少,耐材内衬侵蚀少,厚度不发生变化,作为厚度对比的基准值;对应的下一环线,与上一环线8个检测点一一对应,处于鱼雷罐兑铁水的冲击区,受铁水冲击严重,耐材厚度逐步变薄,一代鱼雷罐炉龄后期风险较大,存在被铁水击穿的可能性,也即重点监视区,8个,鱼雷罐正反两侧,每侧各4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步骤2:建立电动势回路,具体如下:确定好16个温度检测点后,预埋热电偶,用导线与电位差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由于上下两个对应点的温度存在差异,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反馈出温度的差异,在同样的铁水温度下,电流越大反馈出两个热点偶的温度差异也大,间接反馈出厚度的差异在变大,形成了8个电路,将8个电流信号接入鱼雷罐车工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流的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确定电流的上下限,具体如下:上限值:一代炉龄后期,下环线的厚度为最薄处,温度高,相应的温度差最大,电流最大,确定为上限值。下限值:一代炉龄初期,上、下环线的厚度基本一致,相应的温度差最小,电流最小,确定为下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宝地梅山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宝地梅山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3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