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蛙油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4960.9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春;张殿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5/00;A23L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153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蛙油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蛙油的生产方法,包括清洗整理、低温熟化、初步干燥、剥油、微波干燥、粉碎包装等步骤,低温蒸制林蛙熟化同时使林蛙油也熟化,避免了在食用过程中高温煮制造成的营养物质流失,达到即食效果,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多级干燥以及风干和微波干燥相结合,在多级干燥中通过控制各个步骤的干燥时间以及温度,提升干燥效率,而且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避免高温破坏营养物质;经过干燥‑复水‑再次干燥的工艺,也简化了后期剥油过程;最后采用微波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利用浓度差推动水分迁移和扩散,利用压力和温差推动蒸汽和液体直接排出,烘干时间快,保留产品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确保林蛙油具有较高的干燥度使其更容易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食品及保健品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林蛙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林蛙是我国著名的集药用、滋补和美容于一体的经济蛙种。林蛙油是雌林蛙怀卵成熟期的输卵管,它含有18种氨基酸、13种无机元素、9种维生素和多种复合多肽等生物活性因子,特别富含三种性激素,即雌二醇、睾酮、孕酮。其中雌二醇和睾酮分别是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中生理作用最强的激素,具有显著的滋阴强肾激发免疫功能和调节机理作用。
林蛙油属于蛋白类物质不易被人体消化,同时也带有病毒或寄生虫卵以及浓烈的血腥味,不经过加工处理不能直接食用。现有林蛙油产品的制备一般是采用干制技术,即将林蛙整体干制后取油或新鲜林蛙取油后干制贮存,但是林蛙整体干制后取油的技术需要先将林蛙活体干制后再软化取油最后再干燥,该工艺需要一个漫长的制备时间使林蛙和林蛙油干燥,严重影响工业生产,而鲜林蛙取油再干燥的技术中首先需要将林蛙杀死,之后直接取油后高温干制,该制备过程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高温暴露,长时间高温处理使得林蛙油营养流失严重,其具有功效的活性物质被破坏,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雌二醇等,严重影响其功效。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干制的林蛙油在食用时还需高温蒸煮食用,也严重破坏其营养组分,并且食用缺乏便捷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工艺简便且营养成分保留较高并食用方便快捷的林蛙油生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度保留的林蛙油干制方法,采用低温淡干技术,避免长时间多工序的高温对营养组分的破坏,并且缩短制备时间,改善制备条件,最大限度的保留林蛙油中的营养物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蛙油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整理:采收三龄以上雌蛙,采用加压食盐水洗净外表面附着的粘液;
(2)低温熟化:将所述步骤(1)清洗后的林蛙置于蒸汽锅内缓慢升温并低温蒸制2-3h自然冷却得熟化林蛙;
(3)初步干燥:将所述步骤(2)熟制的林蛙进行低温风干,控制温度梯度进行多级风干;
(4)剥油:将初步干燥的林蛙剖腹取油,剔除杂质;
(5)微波干燥:对所述步骤(4)取出的林蛙油进行微波真空干燥20-40min;
(6)粉碎包装:将所述步骤(5)微波干燥完成后的林蛙油将粉碎成1-5mm片状颗粒,装袋灭菌,即得干制林蛙油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加压冲洗压力为90-110Pa。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压冲洗即可确保冲洗效果,又避免了高压对林蛙油完整度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低温蒸制温度为40-45℃。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蒸制温度为低温,避免高温煮制熟化过程带来的营养物质损害及随水流失。
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多级干燥步骤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4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本抽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