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扑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9078.3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福;刘光泽;潘尔振;袁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B64C33/00 | 分类号: | B64C33/00;B64C3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扑翼飞行器,包括:机架;第一扑翼,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扑翼;第二扑翼,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扑翼,所述第二扑翼与所述第一扑翼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分布;传动部;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扑翼相对于所述机架上下转动,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第二扑翼相对于所述机架上下转动。本发明中的扑翼飞行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扑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鸟类和昆虫主要是利用翅膀的拍动、弯曲与扭转来实现各种飞行模式。通过对动物活动的学习与模仿,人类制造出了各种扑翼飞行器。与固定翼与旋翼不同的是,扑翼飞行器能够在原地起落,仅通过扑翼就能实现爬升等动作。且扑翼飞行器空中机动性较强,飞行费用较低且与固定翼与旋翼相比尺寸能够做的更小,因此在近距离电子干扰、狭小空间救援与空中拍摄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一些扑翼机器人的能量传递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扑翼飞行器,该扑翼飞行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扑翼飞行器,包括:
机架;
第一扑翼,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扑翼;
第二扑翼,所述机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扑翼,所述第二扑翼与所述第一扑翼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分布;
传动部;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扑翼相对于所述机架上下转动,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第二扑翼相对于所述机架上下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扑翼飞行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扑翼与第二扑翼,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扑翼上下转动,并通过传动部驱动第二扑翼上下转动,从而实现飞行。常规的扑翼飞行器仅有一个大面积的扑翼,驱动力从扑翼一端传递至另一端的过程中,用于支撑扑翼的杆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耗,能量传递效率较低。而本发明中,将飞行器的扑翼分为第一扑翼与第二扑翼,二者独立进行转动,驱动力从第一扑翼或第二扑翼的一端传递至另一端时,由于支撑扑翼的杆件与原来相比长度减小,变形程度也更小,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扑翼飞行器,还包括第一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用于向所述第一扑翼输出动力,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包括减速齿轮组、第一曲柄与第一推杆,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推杆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一扑翼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扑翼相对于所述机架上下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扑翼飞行器,所述第一扑翼、所述第一曲柄均通过球铰与所述第一推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扑翼飞行器,所述第一扑翼包括第一转动杆与第一副杆,所述第一推杆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扑翼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扑翼的前端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扑翼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副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扑翼的后端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扑翼飞行器,所述第一扑翼包括第一辅助杆,所述第一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扑翼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扑翼的后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9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