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淹检知装置、系统及方法以及水淹检知程序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2034.6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9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石原直树;河合英纪;山部尚孝;西祐一郎;矢野裕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G01W1/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任天诺;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淹 装置 系统 方法 以及 程序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水淹检知装置、系统及方法以及水淹检知程序存储介质。水淹检知装置包括:检知结果取得部,取得基于与车辆的行驶相关的多个种类的行驶状态数据而检知了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的水淹的检知结果;气象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表示所述车辆行驶的地域的实际降雨量的降雨信息及表示降雨预测量的降雨预测信息的至少一方的气象信息;及检测部,使用所述检知结果取得部及所述气象信息取得部各自的取得结果来检测所述道路的水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淹检知装置、水淹检知系统、水淹检知程序存储介质及水淹检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大量的降雨或下到其他场所的雨水等流入,道路有时会发生水淹。作为检知这样的道路的水淹的技术,例如提出了日本特开2004-341795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2-216103号公报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4-341795号公报中提出了:在车辆设置构成为能够检知液状有形物的存在的水淹传感器而检知道路的水淹,向中心服务器发送检知结果,对其他车辆设定不通过不能通过的水淹的路线来进行绕行路线的引导。
在日本特开2012-216103号公报中提出了:基于车辆的刮水器的刮擦速度和动作时间来预测车辆正在行驶的位置的降雨量,基于来自其他车辆的预测降雨量来预测在行驶路线上是否会发生水淹。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341795号公报的技术中,需要水淹传感器,为了更简易地判定水淹,还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216103号公报的技术中,即使降雨量相同,全部驾驶员也不一定会以相同的刮水器速度使刮水器工作,为了准确地检测水淹,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而完成,提供能够简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道路的水淹的水淹检知装置、水淹检知系统及水淹检知程序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是一种水淹检知装置,其中,包括:检知结果取得部,取得基于与车辆的行驶相关的多个种类的行驶状态数据而检知了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的水淹的检知结果;气象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表示所述车辆行驶的地域的实际降雨量的降雨信息及表示降雨预测量的降雨预测信息的至少一方的气象信息;及检测部,使用所述检知结果取得部及所述气象信息取得部各自的取得结果来检测所述道路的水淹。
根据第一方案,在检知结果取得部中,取得基于与车辆的行驶相关的多个种类的行驶状态数据而检知了车辆行驶的道路的水淹的检知结果。
在气象信息取得部中,取得包括表示车辆行驶的地域的实际降雨量的降雨信息及降雨预测信息的至少一方的气象信息。
并且,在检测部中,使用检知结果取得部及气象信息取得部各自的取得结果来检测道路的水淹。由此,不用使用水淹检知传感器就能够容易地检知水淹。另外,与检知道路的水淹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道路的水淹。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还包括收集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布信息的收集部,检测部使用检知结果取得部及气象信息取得部各自的取得结果和收集部的收集结果来检测道路的水淹。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道路的水淹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还包括基于行驶状态数据来检知车辆行驶的道路的水淹的检知部,检知结果取得部从检知部取得检知结果。
另外,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检知结果取得部从具备基于行驶状态数据来检知车辆行驶的道路的水淹的检知部的车辆取得检知结果。
另外,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气象信息至少包括降雨预测信息,水淹检知装置还包括:记录部,将由检测部检测到道路的水淹的水淹点与检测部进行水淹的检测时使用的气象信息一起记录;及水淹预测部,使用气象信息取得部取得的降雨预测信息所表示的降雨预测量和记录于记录部的水淹点处的气象信息来预测记录于记录部的水淹点的水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2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