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系的十一挡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3345.4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1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峰;冯浩成;严鉴铂;刘义;马一鸣;沈航;杨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62 | 分类号: | F16H3/62;F16H4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星 齿轮 十一 变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系的十一挡变速器,解决现有的四速和六速变速器在燃油经济性、响应动力性及平稳性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行星齿轮系的十一挡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外壳及行星齿轮系,行星齿轮系包括布置在同一个轴系上的四个行星排以及七个换挡组件,四个行星排组件之间通过旋转轴等连接构件形成八个旋转体,换挡组件采用离合器和制动器改变行星齿轮系的自由度,不同组件的结合与分离使得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可实现不同的速比传递,最终可获得至少十一个前进挡位和至少两个倒挡挡位的换挡速度,具有更优化的速比,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动力传递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系的十一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系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进行变速的核心机构,其主要由行星排、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组成,通过控制离合器和制动器,可以使行星排的构件以不同的组合形式互连,从而实现多种传动比的转换。
当变速器具有更多的可选挡位,就可以对其进行更为优化的设计,通过更多挡位、更优化速比的变速器,可使发动机在高效区工作的情况下满足不同车速的需求,从而使得车辆能够具有更加经济的燃油消耗及更好的动力性能。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为四速和六速变速器,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目的。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燃油经济性、响应动力性及平稳性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有待于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更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四速和六速变速器在燃油经济性、响应动力性及平稳性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系的十一挡变速器,该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可提供至少十一个前进挡位和两个倒挡挡位,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动力传递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系的十一挡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外壳以及位于变速器外壳内部的行星齿轮系,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行星排组件、旋转轴组件及换挡组件;
所述行星排组件包括设置在同一个轴系上的第一行星排PG1、第二行星排PG2、第三行星排PG3以及第四行星排PG4,且均为单排单级行星排;
所述第一行星排PG1包括第一太阳轮S1、第一行星架PC1和第一齿圈A1;
所述第二行星排PG2包括第二太阳轮S2、第二行星架PC2和第二齿圈A2;
所述第三行星排PG3包括第三太阳轮S3、第三行星架PC3和第三齿圈A3;
所述第四行星排PG4包括第四太阳轮S4、第四行星架PC4和第四齿圈A4;
所述旋转轴组件包括输入轴1、第二旋转轴2、第三旋转轴3、第四旋转轴4、第五旋转轴5、第六旋转轴6、输出轴7以及第八旋转轴8;
所述输入轴1、输出轴7与行星排组件形成八个旋转体:
第一旋转体,包括所述输入轴1以及与输入轴1固定连接的第一太阳轮S1;
第二旋转体,包括第二旋转轴2以及与第二旋转轴2固定连接的第一行星架PC1;
第三旋转体,包括第三旋转轴3以及与第三旋转轴3固定连接的第一齿圈A1、第二行星架PC2及第三齿圈A3;
第四旋转体,包括第四旋转轴4以及与第四旋转轴4固定连接的第二齿圈A2;
第五旋转体,包括第五旋转轴5以及与第五旋转轴5固定连接的第三太阳轮S3及第四太阳轮S4;
第六旋转体,包括第六旋转轴6以及与第六旋转轴6固定连接的第三行星架PC3和第四齿圈A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3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