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紫光和其转换光进行害虫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4393.5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2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潘翔;汪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汉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紫光 转换 进行 害虫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紫光和其转换光进行害虫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第一发射光和第二转换光对害虫发生场所进行光照处理,第一发射光包括峰值波长在31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的发射光;第二转换光通过至少5%光强度的第一发射光激发获得;第二转换光包括下列至少之一:峰值波长在500纳米到570纳米之间,半高全宽不超过40纳米的转换光;峰值波长在560纳米到590纳米之间,半高全宽不超过40纳米的转换光;峰值波长在400纳米到490纳米之间,半高全宽不超过40纳米的转换光。应用该方法,能够实现精准害虫防控,可以有效防治害虫,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且操作简单,便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紫光和其转换光进行害虫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害虫防治对于农业以及工业等其他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昆虫以视觉器作为感受光刺激的器官,使得昆虫表现出对于不同光谱的敏感性。昆虫的复眼小眼或单眼内含有对特定范围光谱敏感的视觉细胞,视觉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跨膜视蛋白和载色体,二者构成感光色素,感光色谱的光谱吸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感光细胞的光谱敏感性。利用昆虫对于特定范围光谱的敏感性,可以实现害虫的防治。通常防治害虫用的主要光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昆虫视觉灵敏度在365nm~480nm附近;在该光谱范围,例如可以使用黑光荧光灯(光谱峰值为365nm),达到良好的捕获害虫的效果。另一类利用害虫对在500nm~590nm左右的光谱的视觉敏感性,此时昆虫主要表现为对黄绿色光源区域的忌光性;在该光谱范围内,例如可以采用黄色灯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
利用昆虫的光谱敏感性防治害虫,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黑光灯的主要波长为紫外波段,其用于害虫防治,虽然穿透能力强,诱杀强,但是由于光强衰减较快,使得诱杀害虫的能力有限;而且还会造成对于多类无害有益昆虫的广谱诱杀的结果,长期利用其进行害虫的诱杀,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汞作为基本元素,并充有适量其他金属或者其他化合物的汞灯,其是利用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的辐射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高压汞灯虽然性能上优于黑光灯,但是高压汞灯耗电量大、输入电压高、占地面积大、无法随意移动,安全隐患和高成本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利用单色LED光谱窄的特性,可以利用单色LED芯片所发出的光谱用于害虫的防治,其能够表现出对于某一种害虫的光控效果好的优势。但是单一光源很难同时对多种昆虫都产生较好的诱集效果。而将不同单原色颜色的LED器件组合应用,来获得不同波长的光,由于其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不一样,基于不同单原色颜色的LED灯所需要的驱动器也不同,使得照明系统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从而对智能控制技术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而且不同原色LED器件的成本组合应用,其成本很高,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如何提高害虫的光诱杀的防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在利用光源进行害虫防治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于光源有着不同的光源选择性,而且昆虫的趋光性不仅存在着种间差异,往往还存在不同地理和季节上的特异性。另外,昆虫的趋光性强度常受自身虫态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条件和可飞行的虫态,即使田间害虫大暴发,各种杀虫灯也无济于事。而且杀虫灯在防治害虫的同时,还会诱杀一些有益昆虫或者无害昆虫,从而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因此,在害虫的防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利用光源进行害虫的有效防治,使得既能减少益虫或者无害昆虫杀伤的概率,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又能吸引害虫,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而且如何能够诱杀尽量多或者尽量多种类的害虫,使得对于害虫的诱杀的专一性提高,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方法简单可靠,便于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将会极大地推进害虫防治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汉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汉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4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