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牡蛎外壳品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5449.9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2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丛日浩;王威;李莉;张国范;王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A01K61/5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牡蛎 外壳 品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端牡蛎的生产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升牡蛎外壳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牡蛎稚贝潮下带标粗、成贝单体化、外壳品质提升等步骤。本发明是依据牡蛎的生物生态学原理,利用其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海洋动力和表型特性来提升牡蛎的外壳品质。本发明的牡蛎外壳圆润光滑,壳型优美,附着生物和泥沙含量低,容易清洗;通过本发明生产的牡蛎产品还有破损率低,耐长时间运输和食品安全性高的优点。总之,本方法可为我国牡蛎打造国际高端品牌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端牡蛎的生产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升牡蛎外壳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俗称生蚝,地理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称。牡蛎是世界上的重要海水养殖种类,国际牡蛎市场巨大,价格高,大多为高端产品,其价格通常为国产牡蛎的十余倍。我国的牡蛎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产量占世界的80%,但在国际市场仅占3%份额。目前我国高端牡蛎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这与我国的世界第一牡蛎生产国极不相称。提升牡蛎的品质是解决这一产业困境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外的高端牡蛎主要在潮间带采用单体低密度养殖的方式养殖,产品质量较高,但也存在养殖周期长,劳动力需求大,单产较低的缺点。目前国内的牡蛎生产90%以上采用潮下带的方式养殖,具有牡蛎生长速度快,劳动力强度低、单产高的优点,但因生长速度快且多为非单体养殖方式,外壳形状不规则,容易富集泥沙,难以清洗干净;外壳的放射肋和次生壳边缘较为锋利,容易使牡蛎生产者和消费者受伤,在加工和清洗过程中容易破损,碎屑、泥沙和菌类等易进入体腔,影响牡蛎的外观美感、食用口感和食品安全,且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开口死亡。我国近海的潮间带因城镇化建设和陆源污染等问题,空间和水质条件难以满足高端牡蛎生产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升牡蛎外壳品质的方法,可显著提升我国牡蛎的品质和产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牡蛎产业高产低效的问题,通过发掘牡蛎的生物生态学的相关特性,采用潮下带和人工潮间带系统提升外壳品质,提供了一种高效提升牡蛎外壳品质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潮下带标粗:
(2)成贝单体化:
(3)外壳品质提升。
所述步骤(1)中潮下带标粗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潮下带海区用于标粗,用于标粗的稚贝附着密度为8-10粒/附着基;将附着基用直径为0.12mm的尼龙线固定在长1.5-4m直径5mm的养殖绳上,附着基的垂直间距为13-15cm,养殖绳的水平间距为1-1.5m,养殖绳的顶端固定在直径1-1.5cm的浮绳上,定期增加10%-20%的浮球,使养殖绳顶层的牡蛎保持在海面下30-50cm;
所述步骤(2)中成贝单体化流程包括:当牡蛎平均壳高6-10cm,个体重50-100g时,将牡蛎从养殖绳取下并剥离为单独个体;舍弃外壳破损、壳宽/壳高0.25或壳长/壳高0.50的个体;
所述步骤(3)中外壳品质提升流程包括:在低潮时水深0.5-4m,年均水流速度为0.3-1m/s的潮下带海区构建外壳品质提升系统;用不锈钢管搭建高1-6m,长6-12m,宽2-4m的长方体框架,底部固定到海底,分析牡蛎在潮间带的分布规律,依此设计N个不同的测试潮位;系统垂直海平面方向上最高水平面为A潮位,其余潮位由高到低依次为B潮位、C潮位……N潮位;
采用不锈钢管作为系统构建的材料,由四个竹竿或钢材作为四个立柱垂直于海底,系统横截面为矩形;按照测试潮位的需求,在每个潮位对应的水平面上用不锈钢管固定到四个立柱上;沿着每层横截面平台的长边,系统平行海平面的横截面,平行固定一个与矩形宽相等的长的不锈钢管,使横截面分为几个区域a1,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54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