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高铝硅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7854.4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秦乾;陈明训;郭志猛;陈存广;邵艳茹;魏家树;李沛;汪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C22C33/02;C22C38/02;C22C38/06;B22F1/00;B22F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硅钢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性能高铝硅钢的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气雾化硅铁粉、铝粉和磷铁粉为原料,经充分球磨混料后得到Fe‑Si‑Al‑P混合粉末,经真空退火后通过粉末轧制的方法形成生坯薄板,经高温烧结使其冶金结合,多道次热轧至一定厚度后再经2‑5次冷轧,最后经高温退火,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高铝硅钢薄片。本发明在Fe‑Si体系中引入Al、P元素,既可以有效提高了材料的软磁性能参数,且利用具有良好延展性的Al粉改善了体系的成形性,保证粉末轧制成形,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无污染与夹杂、性能优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性能高铝硅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钢是电力、电子和电讯工业用以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继电器、互感器以及其它电器仪表的重要磁性材料,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之一。硅钢的性能比铁优越,具有电阻率高(是电工纯铁的几倍)、涡流损耗低、饱和磁感应强度高、价格便宜且稳定性好等优点,而且易于批量生产,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软磁材料。硅钢片中随着含硅量的增加,可使电阻率、磁导率增加,矫顽力、磁致伸缩系数降低,可减少涡流损耗及磁滞损耗等。然而含硅量增加会使材料变硬变脆,导热性与韧性下降,对散热和机械加工不利。
铝在电工钢中的作用与硅是有类似之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制备出含16%Al的阿尔彼姆合金,并将之轧制到0.15-0.2mm的厚度,900-1000℃退火并在水中于600℃淬火后最大磁导率达到了90000,具有很低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同时,实验证明阿尔彼姆钢由于大量Al的加入会增加其耐腐蚀性。然而,在传统熔铸方法中,由于铝极易被氧化,导致该种钢的表面容易出现缺陷、低倍夹杂、点状偏析等重大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冶炼过程中,所以冶炼高铝钢的难度相对较大。而粉末冶金方法中加入纯净度高的气雾化铝粉,无论是成形还是烧结过程均可很好的避免这种问题。
磷在硅钢中也具有和硅相似的优点,而且对强磁场下的磁感应强度影响不大。在Si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P含量的提高,电阻率增加,矫顽力降低,具有降低涡流损和磁滞损耗的作用。同时,P对提高磁导率也有意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已对低硅钢中加入少量磷元素有了一定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绝大部分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且由于采用传统制备方法成材率低、性能也不稳定的缘故并未得到推广和使用。
因此,研究和开发可行性高、性能优异、经济有效、成熟稳定的高铝硅钢工艺路线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高铝硅钢的制备方法。传统粉末冶金法在制备高纯净度、高性能硅钢薄片上存在着诸多限制。采用纯净度高的气雾化合金硅钢粉会导致其成形性大大下降,掺入粘结剂则势必会影响其纯净度和磁性能参数。本发明充分利用粉末冶金的本征优势,在气雾化硅钢粉末中引入Al元素和P元素,能够很好的提升粉末体系成形性,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其磁性能。而Al和P在传统熔铸法中会分别由于极易氧化和偏析的缘故难以顺利加入。因此,本发明在解决硅钢生产工艺和提升性能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无污染与夹杂、保证了高铝硅钢薄片优良的磁学和力学性能。
一种高性能高铝硅钢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原材料准备:准备30-60μm的气雾化硅铁粉,5-30μm的氮气雾化铝粉以及5-30μm磷铁合金粉;
(2)混料:将硅铁粉、铝粉以及磷铁合金粉按照Fe-(3-5)wt.%Si-(3-5)wt.%Al-(0.05-0.2)wt.%P比例进行配料,采用滚动球磨机进行球磨混料,制成混合粉末;
(3)粉末处理:将上述混合粉末在真空烧结炉中进行退火,在300-450℃下加热2-4h,充分去除加工硬化所产生的应力。
(4)粉末轧制:采用30-60°倾斜轧机进行轧制,利用轧辊与粉末间的摩擦力喂料,轧制出生坯薄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7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和储能解决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抗裂砂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