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端钢壳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9841.0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敏;李创武;吴旭东;苏宗贤;王永;方圆;梁建文;刘少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6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预制 管节端钢壳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端钢壳测量软件工具,包括平板电脑、FMOS自动化工程监测系统。平板电脑安装FMOS自动化工程监测系统,采取蓝牙方式连接并遥控全站仪连续采集控制点数据和沉管管节端钢壳端面板测点数据;FMOS自动化工程监测系统设置多个测回模式,减少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FMOS自动化工程监测系统保存测量数据,以控制点作为约束对端面板测点数据进行平差并解算得到最优的测点数据;对最优的测点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分析,继而计算出端钢壳的竖直偏角、水平偏角、平整度等相关数据,及时地验评端钢壳的质量,从而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高效地保障测量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端钢壳测量软件方法。
背景技术
深中通道是连接珠江两岸的战略性跨江通道,是集超宽海底隧道、超大跨桥梁、深水人工岛、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集群工程,规模空前、建设条件异常复杂、综合技术难度再上新高,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我国又一项世界级重大跨海交通工程。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三明治”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型式,共32节管节,标准管节主尺度(长×宽×高)为165m×46m×10.6m,曲线变宽管节主尺度123.8m×(46m~55.46m)×10.6m。
深中通道钢壳沉管具有结构复杂、尺寸大的特点,由于对管节端钢壳的外形尺寸和面板的平整度及制作精度要求高,管节端部的模板定位系统必须拥有足够的刚度以及足够的稳定安全储备,必要时对端钢壳的定位误差进行适当的纠偏,避免管节端钢壳的定位出现不可接受的偏差。此时面临关键技术难题如下:
深中通道钢壳沉管沉放安装后隧道空间走向受管节端钢壳对接影响,32节管节对接安装过程环环相扣。管节端钢壳制作的面板平整度、水平偏角、竖向偏角等空间姿态参数要求高,若超出一定精度范围,各个管节的安装误差累积最终影响隧道轴线、纵坡走向和止水性等。传统直尺或塞尺检测方法,并不能全面检测端钢壳各个指标整体水平,而且传统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达不到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端钢壳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端钢壳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沉管隧道预制管节端增加地点单位,形成地点组;
步骤2:电脑连接全站仪,与测量仪器建立通讯联系,对全站仪进行控制;
步骤3:电脑端新建项目,全站仪对项目地点单位进行导入,对地点单位命名,并输入相应坐标数据;
步骤4:在定向之前,选择要操作的全站仪,测站设置中进行设站,单点定向设站或后方交会设站,单点定向设站可进行坐标定后视和后视方位角定后视;
步骤5:在进行全自动化观测前全站仪首次测地点组,手动操作全站仪进行监测点方位观测;
步骤6:将监测点按区域分为不同组别,形成学习组,得到原始数据;
步骤7:常规测量参数设置;
步骤8:启动自动测量,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测回数据;
步骤9:将原始数据和测回数据进行平面分析。
所述的步骤8中的常规测量参数设置包括半测回归零差,2c互差,指标差。
优选的,在电脑端安装FMOS自动化工程监测系统,FMOS自动化工程监测系统记录在步骤6中学习组和地点单位,在步骤8控制全站仪启动自动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9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配电柜散热机构
- 下一篇:作业错题的AI智能切题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