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0963.1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3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余开刚;何志刚;陈进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4 | 分类号: | H01R13/74;H01R43/00;H01R4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卢华强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摄像头 固定 结构 及其 成型 方法 | ||
1.一种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后盖、线束连接器以及over-molding塑胶件;所述摄像头后盖包括后盖本体部和上凸固定部;所述上凸固定部由所述后盖本体向上延伸而成,且在其内设置有插合腔;所述线束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绝缘体、压环、公端子以及线缆;沿着由内至外方向,所述公端子、所述绝缘体、所述金属屏蔽壳、所述压环依序套合;所述线缆内插于所述公端子内;所述线束连接器内置于所述插合腔内,且附带地在其和所述后盖本体部之间形成用来成型over-molding塑胶件的注塑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腔呈上小下大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屏蔽壳上设置有外延限位缘;所述外延限位缘由所述金属屏蔽壳的侧壁继续向外周向延伸而成,相对应地,由所述插合腔的侧壁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限位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胶密封体;位于限位台阶的正下方,在所述金属屏蔽壳和所述后盖本体部之间形成有密封腔;所述胶密封体即成型于所述密封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密封体呈上小下大的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向外,所述线缆依序由与所述公端子相导通的导体、内护套、屏蔽编织层、外护套套设构成;位于下方的部分所述屏蔽编织层被夹设于所述压环和所述金属屏蔽壳之间。
7.一种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固定结构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摄像头后盖成型工序;摄像头后盖采用注塑的方式进行一体成型,注塑腔、密封腔、以及限位台阶直接成型而出;注塑腔、密封腔以限位台阶为分界线;
b、线束连接器的成型工序,其包括以下分步骤:
b1、线缆处理工序;依序剥除外护套、内护套,且保留屏蔽编织层以备后用;
b2、线缆插合工序;导体插入公端子内,随后对屏蔽编织层进行涨形或割裂以使其包覆于金属屏蔽壳的上半段;
b3、压环安装工序;压环套设于屏蔽编织层的外围,且借助于其与金属屏蔽壳之间所形成的预紧力对屏蔽编织层进行压紧;
c、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的组装工序,其包括以下分步骤:
c1、沿着由下而上方向,将线束连接器反插于插合腔内;
c2、在注塑腔内对over-molding塑胶件进行注塑成型;
c3、向密封腔内注入胶水,以形成胶密封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线束连接器与摄像头后盖固定结构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注塑腔的内侧壁、预填充over-molding塑胶件的区域借助于砂纸进行打毛处理,且使其表面粗糙度值不小于25μm;对密封腔的内侧壁、预填充胶密封体的区域借助于砂纸进行打毛处理,且使其表面粗糙度值不小于2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09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