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3846.0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谷永强;王超;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15/02;B32B15/14;B32B33/00;B32B5/02;B32B5/26;B60R13/08;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延薇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蒸湘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舱 隔热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涉及发动机隔热技术领域。该发动机舱隔热垫包括外层及隔热层,外层包覆在隔热层的外侧,隔热层由环保材料制成。本发明的发动机舱隔热垫由于采用了环保材料制作发动机舱隔热垫本体,在汽车、轮船等动力装备报废后环保材料利于无污染处理,甚至在简单处理后能够应用于其他场合,有效解决了汽车、轮船等装备在报废后由发动机隔热垫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隔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舱用的隔热、隔音垫片主要由无纺布(或者铝箔)、发泡层等组成,常用的发泡层主要用PE发泡板或者聚氨酯等材料制成,而上述泡沫制品在自然条件下是很难降解处理的,如果放置在空气中,会造成持久的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保有量及报废量的持续增加,将有大量的汽车用隔热垫需要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及其制造方法,其有助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其包括外层及隔热层,所述外层包覆在所述隔热层的外侧,所述隔热层由环保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舱隔热垫,由于其主体的隔热层采用环保材料制成,在装备了该发动机的系统和设备使用周期届满报废后,发动机舱隔热垫能够迅速无污染处理,甚至在简单处理后能够应用于其他场合,有效解决了汽车、轮船等装备在报废后由发动机隔热垫带来的污染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包括玄武岩纤维预浸料布。其技术效果在于: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等氧化物组成。玄武岩连续纤维不仅强度高,而且还具有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此外,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其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且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存放或者破碎后用作其他产品的物料,而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因此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并且,玄武岩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吸音性能。可将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厚度为0.2毫米~0.4毫米的玄武岩纤维预浸料布进行热压成型。可选地,此类环保材料还可包括生物聚酯、生物纤维或者聚乳酸等。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包括铝箔。其技术效果在于:铝箔材料相对于塑料等材料,铝箔没有毒性也没有特别气味,属于绿色制品,符合环保标准要求。另外,铝箔价格低廉,制作简便,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并且,铝箔材料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压延后的薄片即可辅助隔热层的成型并提高发动机舱隔热垫的隔热隔音效果。可选地,外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无纺布。
一种发动机舱隔热垫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模具中将所述隔热层热压成型;
步骤二,在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包覆所述外层。
上述发动机舱隔热垫的制造方法,除了能够生产具有环保性能隔热垫外,具有工艺简单、制作高效、成本低廉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所述模具的上模的温度在150摄氏度至180摄氏度之间,所述模具的下模的温度在1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之间。其技术效果在于: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下模温度略高于上模温度,隔热层成型后更为均匀。优选地,模具的上模温度设定在170摄氏度左右,模具的下模温度设定在190摄氏度左右。
进一步地,将所述隔热层热压成型的压力在15MPa至25MPa之间。其技术效果在于:根据发动机隔热隔音要求以及隔热层的制作强度需要,热压成型的压力应设定在上述压力区间。优选地,压力位于20MPa左右最为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3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