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6074.6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康;王松;金银山;王涛;谈勤华;徐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三发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41 | 分类号: | D04H1/541;D04H3/147;D01F1/09;D01D5/098;D01D5/088;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肖洋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驻极熔喷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的原材料包括重量比例为98.5~99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1.5份的驻极母粒,无纺布的布面注入有静电,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a)配料、b)熔融、c)喷丝、d)成网和e)驻极,本发明通过将重量比例为98.5~99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1.5份的驻极母粒制成熔喷基布,再在熔喷基布的布面注入静电,利用少量的驻极母粒,大大提高无纺布锁住布面静电的效果,被注入的静电能够有效吸附和过滤病毒及颗粒,从而作为口罩的核心过滤层对使用者进行良好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具有透气、柔韧、质轻、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口罩通常采用纺织面料或普通的无纺布制成,无静电效果或者静电效果差,对口水、病毒和灰尘的阻隔能力有限,难以对使用者进行良好的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被注入的静电能够有效吸附和过滤病毒及颗粒,从而作为口罩的核心过滤层对使用者进行良好的防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原材料包括重量比例为98.5~99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1.5份的驻极母粒,无纺布的布面注入有静电。
作为优选,原材料包括重量比例为98.5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5份的驻极母粒。
作为优选,原材料包括重量比例为98.8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2份的驻极母粒。
作为优选,原材料包括重量比例为99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份的驻极母粒。
一种静电驻极熔喷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配料:称取重量比例为98.5~99份的熔喷母粒以及1~1.5份的驻极母粒,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母粒;
b)熔融:将步骤a)中所制备的混合母粒利用热熔挤出设备加热熔融,在混合均匀后再挤压和过滤,得到熔融混料;
c)喷丝:将步骤b)中所制备的熔融混料利用喷丝设备喷出,再气流牵伸并逐级降温冷却,得到熔喷细旦纤维;
d)成网:将步骤c)中所制备的熔喷细旦纤维利用铺网设备成网,得到纤维网,再将若干层纤维网依次叠加并复合,得到熔喷基布;
e)驻极:在步骤d)中所制备的熔喷基布的布面利于驻极设备注入静电,得到成品,再卷曲、包装并入库。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熔喷细旦纤维的直径为1.5~2.5μ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采用渐变式侧冷风设备进行冷却,所述渐变式侧冷风设备包括风箱、送风单元、水循环单元和中央控制器,所述风箱的中央设有供熔喷细旦纤维穿过的纤维通道,所述送风单元包括风机、集风管、送风支管和保温套,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固定在集风管的上端开口处,若干根所述送风支管的一端与集风管的侧面开口相连接而另一端分别倾斜插入风箱的内腔之中并朝向纤维通道设置,所述水循环单元的若干根出水管分别缠绕在送风支管上,若干根所述送风支管上所缠绕的出水管的管内水温从上至下逐渐降低,所述保温套分别包裹在出水管的缠绕段之外,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送风单元和水循环单元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风箱包括外壳体、竖板和隔板,两块所述竖板分别固定在外壳体的内腔中且相邻面间形成纤维通道,若干块所述隔板从上至下分别倾斜固定在竖板和外壳体的侧壁间并形成若干个风道,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和底面中央分别设有长丝进口和长丝出口,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以及竖板从上至下分别设有若干个与风道一一对应的管插口和板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三发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三发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