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辆设备电源板卡的监测复位电路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0530.4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4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白龙;石勇;王建强;何勇;宋扬;罗延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1R31/00;G01R1/30;H03K17/22;H03K17/24;H03K17/28;B61L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设备 电源 板卡 监测 复位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辆设备电源板卡的监测复位电路及其监测方法,包括:24V输入供电模块,用于为车辆设备电源板卡提供输入电压;输入电压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24V输入供电模块为车辆设备电源板卡提供的输入电压,生成监测信号至5V输出供电模块;5V输出供电模块,用于响应监测信号为后端车辆设备控制功能板卡提供5V输入电压和一个电压异常预警信号,使控制功能板卡在电源关断之前进行重要数据的存储及控制功能的调整;复位延时信号模块,基于5V输出供电模块提供的5V输入电压和电压异常预警信号,生成复位延时信号至后端车辆设备控制功能板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电源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在故障重启条件下提供稳定复位信号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电源板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辆设备电源板卡的监测复位电路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为百姓提供便利出行,同时也促进经济的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行业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才快速成长和壮大。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力发展,车载设备良好性能显得越发重要,而车载设备电源系统的性能更是极为关键,在某些运行环境较为恶劣或者异常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车载设备的电源系统则会出现性能异常情况,从而影响设备正常功能或者是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目前现有的电源板卡一般没有自身检测功能,在供电异常情况下,较难准确判断电源供电情况,因此无法及时进行预处理或操作,后端控制功能板卡可能会在工作状态下直接断电,导致数据丢失或异常。电源板卡通常直接为控制功能板卡供电,在上电过程中输出的供电电压可能存在波动,影响设备的正常启动及初始化功能等。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车辆设备电源板卡的监测复位电路及监测方法,用以实时监测设备电源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在故障重启条件下提供稳定复位信号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基于车辆设备电源板卡的监测复位电路,包括:
24V输入供电模块,用于为车辆设备电源板卡提供输入电压;
输入电压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所述24V输入供电模块为车辆设备电源板卡提供的输入电压,生成监测信号至5V输出供电模块;
5V输出供电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监测信号为后端车辆设备控制功能板卡提供5V输入电压和一个电压异常预警信号,使控制功能板卡在电源关断之前进行重要数据的存储及控制功能的调整;
复位延时信号模块,基于所述5V输出供电模块提供的5V输入电压和电压异常预警信号,生成复位延时信号至后端车辆设备控制功能板卡。
进一步地,所述24V输入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稳压管、压敏电阻、TVS二极管、第一电容、扼流圈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
所述第一稳压管,其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节点N1;
所述压敏电阻,其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节点N1,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节点N2;第二节点N2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TVS二极管,其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三节点N3;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四节点N4;
所述第一电容,其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五节点N5;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六节点N6;
所述第三节点N3电性连接至第一节点N1,第四节点N4电性连接至第二节点N2;所述第五节点N5电性连接至第三节点N3,第六节点N6电性连接至第四节点N4;
所述扼流圈电感,其第1端电性连接至第五节点N5,第2端电性连接至第六节点N6,第3端电性连接至第七节点N7,第4端电性连接至第八节点N8;
所述第二电容,其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EARTH点,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九节点N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0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