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0860.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朱亚红;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永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1C23/20;G08G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和顺大道79***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位系统,涉及车位装置领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所述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安装于小区内的多个停车区域内,同一停车区域内的多个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呈直线排列,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上设有中控盒、摄像头、警示灯以及激光灯,本发明中的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集成了多个模块,如定位模块、摄像头、警示灯及激光灯等,能够快速获取车辆信息、提供车位位置并根据需要打开激光灯形成相应的车位,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停车效率,另外由于其采用了可移动式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复杂地面情况小区内的停车位,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显然更具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基础设施差,存在较多的非水泥空地,且并没有在空地内设置标准的停车位,导致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严重,若采用传统的涂料划线的方式,还需要对其地面进行重新改造,涂料易污损导致其需要频繁划线。
总体来看,受制于老旧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差、地面情况复杂等因素,导致其车位改造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位系统,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导致的缺陷。
一种车位系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所述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可拆卸安装于小区内的多个停车区域内,同一停车区域内的多个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呈直线排列,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上设有中控盒、摄像头、警示灯以及激光灯,所述中控盒内安装有控制模块并分别与警示灯、定位模块、摄像头以及激光灯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头用于识别是否有车辆靠近该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所划定的车位并获取停入该车位内的车辆信息,当所述摄像头识别出有车辆靠近该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所划定的车位时,中控盒打开激光灯投射出激光线以形成车位线,在车辆完全停入到该车位内一定时间后,激光灯自动关闭。
进一步地,当车位处于空闲状态时,中控盒控制警示灯按照一定频率闪烁以提示寻找车位的驾驶员能够快速获取处于空闲状态车位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还包括机体、底座、连接杆以及张紧机构,所述机体为中空结构且固定于底座的上端,所述底座借助于固定机构安装于地面上,所述连接杆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机体的两侧,连接杆的下端与机体铰接,连接杆的上端内侧的机体内设有限位块,两个连接杆的上部均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至张紧机构,连接杆的上端还设有安装孔,两个连接杆向两侧展开后能够与相邻的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中的连接杆配合,所述激光灯安装于相邻两个连接杆对接配合后的安装孔内,在两个连接杆向两侧展开时能够借助于张紧机构实现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定滑轮、同步齿轮、动滑轮、驱动条、从动齿轮、从动齿条以及拉簧,定滑轮、同步齿轮、从动齿轮、从动齿条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同一侧的定滑轮与同步齿轮同轴设置并借助于转轴转动连接于机体内,相邻两个同步齿轮相互啮合,牵引绳的下端缠绕在动滑轮上,动滑轮的下端连接至驱动条,驱动条的两侧设有主动齿条,主动齿条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再与从动齿条啮合,从动齿条的上端连接至拉簧;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机体内的定位钉,且定位钉连接至从动齿条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供定位钉穿过的通孔,从动齿轮通过转轴也转动连接于机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条、从动齿条分别滑动连接于滑轨一、滑轨二内,拉簧的上端连接至定位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可移动式车位划线器集成了多个模块,如定位模块、摄像头、警示灯及激光灯等,能够快速获取车辆信息、提供车位位置并根据需要打开激光灯形成相应的车位,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停车效率,另外由于其采用了可移动式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复杂地面情况小区内的停车位,降低了车位改造成本,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显然更具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永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永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0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