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热失控工装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1197.9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炬;毕凌宇;黄浩;游杰;徐小明;白科;谢爱亮;查秀芳;陈富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92;G01R31/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电池 失控 工装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热失控工装及测试方法,涉及锂电池领域,包括加热铝板,所述加热铝板的四角处设置有调节螺丝,且加热铝板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管孔,所述加热铝板的外侧位于加热管孔的一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加热铝板一侧连接有控制柜,且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的一侧位于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加热铝板、调节螺丝、电池正负极、加热管孔、温度感应器、控制柜、温度显示器、电源控制开关,可以更加方便的将测试电池进行夹持,且夹持固定的高度可调节,可以灵活面对各种不同厚度的电池测试,且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市场流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锂电池热失控工装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电池热失控是指蓄电池在恒压充电时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积累性的增强作用并逐步损坏。
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我们看到和接触到电动汽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仍然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安性抱有怀疑的态度,其实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锂离子电池本身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例如热失控预警系统,快速灭火装置等近年来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便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事故,也能够提前预警,灭火剂压制热失控蔓延,为车内乘客逃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确保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是目前针对新能源锂电池热失控暂时还未出现有效方法测试电芯热失控相关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针对新能源锂电池热失控暂时还未出现有效方法测试电芯热失控相关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热失控工装及测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锂电池热失控工装及测试方法,包括加热铝板,所述加热铝板的四角处设置有调节螺丝,且加热铝板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管孔,所述加热铝板的外侧位于加热管孔的一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加热铝板一侧连接有控制柜,且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的一侧位于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电源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加热铝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加热铝板的四角处皆设置有与调节螺丝相匹配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加热铝板的内侧设置有锂电池,且锂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电池正负极。
优选地,所述加热铝板的内部位于加热管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棒,且加热棒与温度感应器电性连接,且温度感应器与温度显示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开关与加热棒电性连接,且电源控制开关与温度显示器和温度感应器皆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电芯热失控测量方法和模组热失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热失控工装先进行装配,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测试对象放置进入加热铝板的内部,调节螺丝可以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转动四组调节螺丝,使得加热铝板与测试对象进行稳固连接,然后即可进行测试;
S2:测试时需要了连接外界电源,外界电源为装置提供电能,使得装置可以正常运行,首先通过电源控制开关控制加热管孔内部加热棒开启,加热棒的温度由温度感应器进行感知,并通过温度显示器进行显示,方便测试人员观看,通过控制控制柜可以对加热管孔内部的加热棒温度和时间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单电芯热失控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一:监测测试对象的正、负极柱,和各可测面几何中心的温度,温度数据采集频率要求不小于1Hz记录一个数据,精度要求小于士0.5℃;
步骤二:将测试对象充电到100%SOC后,再对测试对象用1C电流继续充电1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11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