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电动车门闩锁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2139.8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南尽禹;韩正镐;郭琼泽;严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1/06 | 分类号: | E05B81/06;E05B81/16;E05B81/34;E05B81/90;E05B79/22;E05B79/20;E05B77/12;E05B77/26;E05B77/28;E05B7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徐丽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电动车 门闩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门闩锁设备,其包括:卡合部件,用于卡合撞针;车门锁定和解锁部件,用于通过主马达对卡合部件施加扭矩;电动紧急车门解锁部件,被构造成能够通过副马达使车门从车身释放;内侧紧急操作杆,连接至安装在车门中的内侧把手、可通过内侧把手的操作力而旋转,并且被构造成对卡合部件施加扭矩;外侧紧急操作杆,连接至安装在车门中的外侧把手、可通过外侧把手的操作力旋转,并且被构造成对卡合部件施加扭矩;以及手动紧急车门解锁部件,连接至内侧紧急操作杆并且被构造成对卡合部件施加扭矩。
相关申请的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月1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00375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车门闩锁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车门闩锁设备设置在车门上。车门的打开和关闭以及车门的锁定/解锁是通过操作定位在车门内侧的内侧把手和安全旋钮、通过操作定位在车门外侧的外侧把手或通过操作钥匙来进行的。
此外,在具有个人身份识别卡(PIC)系统(称为智能钥匙)的车辆的情况下,即使驾驶员仅具有智能钥匙(智能卡或智能钥匙卡等),也可以通过完成锁定车门的个人认证过程来释放车门的锁定。
最近,应用由电力驱动的电动车门闩锁(E-车门闩锁)设备来代替传统的由机械结构操作的机械车门闩锁设备。
由于电动车门闩锁设备使用马达的电动驱动扭矩,所以其优点在于操作感比机械车门闩锁设备的操作感更加舒适。
此外,当应用电动车门闩锁设备时,如在应用传统的机械车门闩锁设备的情况下,当完成通过智能钥匙的认证时,驾驶员可以立即拉动外侧把手以打开车门。
然而,电动车门闩锁设备仅在供电时操作。因此,当车辆的电池放电或存在侧面碰撞时,或者当由于侧面碰撞导致车门变形而致使从电池到车门闩锁设备的电缆断开连接时,不能够进行车门锁定释放的操作,并且最终即使操作外侧把手也不能打开车门。
如果不能打开车门,则不能够打开引擎盖以更换车辆的电池或将电池连接至另一车辆的电池以用于重新启动。具体地,由于在诸如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不能打开门,所以不能够进行后续工作。
为了防止这种不可操作的情况,可以在车辆中安装单独的附加电池。然而,这可能会增加车辆的重量和成本,并且由于车辆的电力而引起的电池的自然放电时间,所以可能发生不能由附加电池向电动车门闩锁设备供应电力。
同时,车门配备有单独的童锁装置,该童锁装置被电气地操作以防止乘员(诸如,后排座椅中的儿童)意外地操纵内侧把手以释放车门的锁定。由于童锁装置通常使用与电动车门闩锁设备分开的马达或连杆来实现,所以童锁装置增加了车辆的部件数量及重量和成本。
此外,车门安装有主要用于防止车辆盗窃的所谓的死锁装置,其中,如果不使用钥匙或遥控器,则锁定到车身的车门不能从车辆的内侧或外侧强制打开。由于死锁装置也使用与电动车门闩锁设备分开的马达或连杆来实现,所以增加了车辆的部件数量及重量和成本。
因此,即使由于车辆碰撞事故或电池放电而使马达的操作不可用,除了通过合适的车门锁定释放方案来释放车门锁定状态的结构之外,还需要通过将童锁功能和死锁功能集成到电动车门闩锁设备的上述功能来研究和开发更紧凑的电动车门闩锁设备。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进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能包括不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将各种功能(诸如,允许紧急车门释放功能、童锁功能和死锁功能)集成到单个方案中来提供用于紧凑型智能车门的电动车门闩锁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2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