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5112.4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7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美迪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5 | 分类号: | A61F2/95;A61B5/026;A61F2/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颈动脉 支架 置入 器械 | ||
1.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包括鞘管和位于鞘管外的可扩张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内有可沿着鞘管内部通道发生位移并呈收缩状态的保护伞,沿保护伞轴线设置有可放置在鞘管内部且与保护伞滑动连接的导丝杆;在鞘管的第一端设置一可与鞘管后端组合连接的血液过滤装置,血液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连接静脉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鞘管弯度的旋转手柄,且在鞘管上旋转手柄的第二端分别设置用于连接血液过滤装置的过滤装置接口,以及用于连接向可扩张球囊内打造影剂或者是回抽血液相关装置的抽吸装置接口,过滤装置接口和抽吸装置接口分别与鞘管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过滤装置包括动脉端支管,静脉端支管,以及套在动脉端支管和静脉端支管外部的壳体,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供动脉端支管和静脉端支管穿过的穿孔;动脉端支管左端与过滤装置接口相连,静脉端支管右端与静脉鞘相连,静脉端支管左端与动脉端支管右端组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动脉端支管侧的第一壳体,以及位于静脉端支管侧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为弧形插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脉端支管的右端设置用于过滤回流血液内部斑块的过滤膜,过滤膜的边缘外围同心设置固定环,在动脉端支管的右端设置供固定环伸入的固定槽,固定环通过伸入固定槽实现过滤膜与动脉端支管右端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端支管的左端固定设置留有容纳腔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尺寸大于静脉端支管的内径尺寸;在第一连接管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回流血液流动和阻断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左端套接在动脉端支管的右端从而实现与动脉端支管的组合连接,第二连接管右端的管腔开口处设置为方便回流血液流通的多孔结构;第二连接管左端的内径尺寸大于动脉端支管外径尺寸,但当两者套接时两者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左端的管腔开口处设置具有流动口的圆形板,圆形板外边缘与第二连接管内边缘一体连接;此外,在圆形板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封堵流动口的封堵板,封堵板包括与流动口数量相一致但尺寸大于流动口的封堵块,封堵块之间通过连接板两两相连;位于正中心位置的中心封堵块贯穿圆形板中心位置的中心流动口,中心封堵块和中心流动口之间相对转动连接;流动口的直径大于过滤膜上的网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脉端支管下端,第一壳体内部设置一已经过消毒的放置盒,放置盒内部设置用于监控回收血液在静脉端支管内部流速和流量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中央控制器、流量监控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显示器,流量监控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显示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流量监控模块设置在圆形板上面向静脉端支管的一侧,通过监控回收血液通过流动口流向静脉管支管的血液流速和血液总流量,并将监控到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再通过中央控制器将分析结果进行转换,并通过显示器展示血液流速和血液总流量等内容,判断患者是否耐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一端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外套接带有第一贯穿槽的封闭形拉动杆,封闭形拉动杆顶端设置带有第二贯穿槽的约束杆;另外在中心封堵块远离静脉端支管一侧一体设置有固定轴,约束杆与固定轴外边缘一体连接;封闭形拉动杆顶端位于第二贯穿槽内且可以在第二贯穿槽内部自由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美迪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美迪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51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智能控制驱鸟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优化用能成本的综合能源转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