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外泌体富集芯片的外泌体分离富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8530.9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华;陈雯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B01L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泌体 富集 芯片 分离 方法 | ||
一种基于外泌体富集芯片的外泌体分离富集方法,该方法基于壳聚糖正负电荷吸附原理的外泌体富集芯片,分离富集体液或培养基中外泌体。外泌体富集芯片构成如下:上层为直通道液路层,下层为三角柱混流液路层;具体设置有下述结构:样品进样口、样品分离区以及样品出口。本发明通过壳聚糖在不同pH溶液中所带电荷不同,来实现样本中外泌体的捕获与释放,简化了外泌体分离富集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外泌体分离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外泌体分离富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泌体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外泌体富集芯片的外泌体分离富集方法。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整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囊泡。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人体的尿液、汗液、血液、乳汁等均含有外泌体。外泌体在人体内主要扮演两个角色,第一种是有免疫活性的外泌体,其主要在抗原呈递和共刺激中发挥作用,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第二种为含有数量可观的RNA并介导细胞间的遗传物质交流的外泌体,具有物质传递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外泌体在适应性免疫、炎症过程、胚胎形成、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肿瘤来说,一百多年前,经过解剖人们发现特定的肿瘤细胞总是倾向于转移到特定的组织器官,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种子与土壤”转移假说,认为肿瘤细胞只能在适宜的组织器官环境中才能形成转移灶。随着技术的发展肿瘤的转移机制在不断被完善,人们发现肿瘤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主动改变转移灶微环境,外泌体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肿瘤转移,或者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影响肿瘤进展。因此,对外泌体进行研究,有望为我们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抑制肿瘤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个新思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微流控芯片将样品预处理、生物和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在具有微米或纳米微通道网络的芯片上,通过操控流体完成复杂的分析过程,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分析时间短、高通量、容易实现大规模平行测定等优点。利用微流控分析技术可方便的实现分析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目前,该系统被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疾病诊断与治疗、药物合成与筛选等领域。此外,因其具有的微型、自动、使用试剂微量、高通量、可实现多功能集成等特点使其也成为了进行外泌体研究的潜在平台。目前使用微流控芯片对外泌体进行分离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基于尺寸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使用纳米孔膜、纳米阵列、微过滤器等器件结构直接对样品进行作用,分离出外泌体。另一种是基于免疫捕获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平面免疫捕获和微珠免疫捕获。但想要高效的获得高纯度外泌体以及对外泌体进行分析与检测仍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壳聚糖正负电荷吸附原理的外泌体富集芯片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以往外泌体分离与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操作步骤繁琐复杂、消耗大量试剂等局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外泌体富集芯片的外泌体分离富集方法,该方法基于壳聚糖正负电荷吸附原理的外泌体富集芯片,分离富集体液或培养基中外泌体。
所述体液为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羊水等多种生物液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壳聚糖正负电荷吸附原理的外泌体富集芯片,该芯片由上下两层芯片组成,其中:上层为直通道液路层,下层为三角柱混流液路层;
所述直通道液路层设置有下述结构:
——进样口:位于整个直通道液路层最上游;
——直通道区:布置在进样口和出口之间用于沟通两者;
——样品出口:位于整个直通道液路层最下游;
所述三角柱混流液路层位于直通道液路层正下方,三角柱混流液路和直通道区液路重合。
所述基于壳聚糖正负电荷吸附原理的外泌体富集芯片还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85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