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携式装配生态复合墙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8588.3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4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燕;吴小翔;王景全;郝敬锋;包茜虹;朱晓蕾;倪碧君;芮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2/16 | 分类号: | E04C2/16;E04C2/30;B27J7/00;B27K9/00;B28C5/00;B28C5/08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李英姿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生态 复合 墙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携式装配生态复合墙体,主要包括楔形肋柱、直形肋梁和填充秸秆板,其中,沿楔形肋柱高度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两块填充秸秆板,沿直形肋梁长度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有三块填充秸秆板,所述楔形肋柱和直形肋梁均采用秸秆纤维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填充秸秆板由未加胶体的整根稻草或麦秸秆机械压缩成型后切割而成。本发明采用自保温形式,通过添加秸秆,大幅度提高了墙体的热工性能;通过简化墙体构造,降低了造价成本,施工更加便利;通过设计梯形凹槽和圆形凹槽,全面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其具有高强、轻质、保温、隔音、环保等综合优势,实现了整合资源,集约化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技术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村镇建筑低层住宅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携式装配生态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密肋墙板及村镇住宅的墙体普遍存在如下的缺点:
一.从传统密肋复合墙抗震性能来看,通常使用加气混凝土、EPS、XPS、发泡混凝土等多种轻质块体作为内嵌入材料,最常见的做法是在一个框格内部设置若干个填充砌块,而这些块体几乎为脆性材料,实践证明,传统密肋复合墙体整体性较差,其耗能能力有限,导致整片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弱。而且当一个框格内部设置的填充砌块数量越多,墙体自重越大,墙体运输也就越麻烦,施工越不方便。
二.从传统密肋复合墙体保温性能来看,保温形式多为外保温或内保温,建筑形式基本为内嵌轻质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作肋格,内外侧再铺设保温层,但这使得传统密肋墙体整体性和使用寿命较差。
三.从传统密肋复合墙体结构形式来看,其结构形式几乎全为九宫格井字型,肋梁与肋柱的配筋和截面基本相同,结构的理想受力状态是强柱弱梁,从地震模拟试验结果来看,肋柱端部塑性铰要早于肋梁端部。
四.从传统密肋复合墙体的连接方式来看,相邻墙体的连接形式,多以在现场设置暗柱连接两侧相依的预制墙体为主,但对于村镇住宅低层建筑而言,设置过多数量的暗柱一定程度上费时费力、施工不便;另一方面,传统密肋墙体中,填充块体与肋格之间、墙体与墙体之间多以直线型方式接触,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这些部位的接缝处存在着相对滑动,无法起到摩擦耗能效果,由此造成了密肋墙体的承载力和刚度的降低,影响了墙板的整体性,存在受力的薄弱环节。
五.从当前村镇住宅墙体的设计和实施来看,仍以小型砖或砌块堆砌而成,墙体的受力性能、整体性能、抗震性能和保温性能都较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携式装配生态复合墙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密肋复合墙体材料优选和构造优化入手,解决传统的密肋墙板及村镇住宅的墙体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提出一种自携式装配生态复合墙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采用自保温形式,主要包括楔形肋柱、直形肋梁和填充秸秆板,其中,沿楔形肋柱高度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两块填充秸秆板,沿直形肋梁长度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有三块填充秸秆板,所述楔形肋柱和直形肋梁均采用秸秆纤维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填充秸秆板由未加胶体的整根稻草或麦秸秆机械压缩成型后切割而成。
优选的,所述楔形肋柱垂直设置有四根,直形肋梁水平设置有三根,填充秸秆板共设置有六块。在保证整片墙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减少了肋柱及肋梁的数量,也减少了秸秆板的数量,相对于传统九宫格井字型密肋复合墙而言,简化了墙体构造,较少数量的填充砌块提高了整片墙体的工作性能和平面外稳定性能,也有利于降低造价,更易于施工。
优选的,所述楔形肋柱中位于最外侧的两根楔形肋柱的外侧面设置有多处圆形凹槽,其中一侧圆形凹槽内设有锚固钢筋,其中另一侧圆形凹槽内设有预埋孔洞,圆形凹槽由圆边模具制作而成,圆形凹槽的厚度与楔形肋柱的厚度相同。将圆形凹槽设置成圆形槽形式,能够保证每一点受力相同,优于矩形槽在顶点部位存在应力集中,以免在受力破坏时会首先破裂。相邻墙体拼装,可通过一侧锚固钢筋植入另一侧预留孔泂,再对两侧圆形凹槽浇筑混凝土致密实,以便于墙体间的连接和拼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8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用防脱落式充电枪
- 下一篇:一种介入器械演示和测试模拟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