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吸入的干粉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9588.5 | 申请日: | 2015-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K.亚迪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托皮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72 | 分类号: | A61K9/72;A61K31/616;A61K31/4365;A61P9/10;A61P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易方方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吸入 干粉 制剂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吸入干粉,其包含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在约0.5μm至约10μm范围内的颗粒形式的乙酰水杨酸。所述可吸入干粉可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例如磷脂,其量的范围在该颗粒的约0.1%(w/w)至约10%(w/w)。
本发明是基于申请日为2015年2月20日,申请号为“201580015148.5”(国 际申请号为PCT/US2015/016969),发明名称为“用于吸入的干粉制剂”的专 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请求保护于2014年2月20日提交的标题为“用于吸入的干粉制剂” 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942,545和于2014年7月31日提交的标题为“用于吸入 的干粉制剂”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31,811的优先权权益,将其全部内容引 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该主题技术大体上涉及NSAID(例如阿司匹林)的肺部递送。该主题技术 还大体上涉及通过吸入来递送物质(例如药物)至肺以治疗疾病的装置和方 法。
背景技术
治疗剂的肺部递送可提供优于其他递送方式的多个优点。这些优点包括 快速起效、患者自我给药方便、能降低药物副作用、易于通过吸入递送、去 除针等等。吸入疗法能够提供药物递送系统,其在住院或门诊环境中易于使 用,导致药物作用非常快速地起效并产生最小的副作用。
使用计量吸入器(MDI)以递送治疗剂至呼吸道。MDI通常适用于给药治 疗剂,所述治疗剂可在减压下配制成在挥发性液体中的固体可吸入干颗粒。 阀的开启以相对高的速率释放该混悬液。然后所述液体挥发,留下含有治疗 剂的快速移动的干颗粒气雾剂。
液体气雾剂递送是最古老的肺部药物递送形式之一。通常,液体气雾剂 由空气喷射雾化器产生,其以高速度从小孔释放压缩空气,由于伯诺利效应 在出口区域形成低压。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5,511,726。该低压用于在 第二管外将该液体抽至雾化。随着该流体在空气流中加速,其破碎成小液滴。 这种标准雾化器设计的缺点包括:尺寸比较大的初级液体气雾剂液滴通常需 要将所述初级液滴撞击到挡板上以产生可吸入尺寸的次级飞溅液滴、液体气 雾剂液滴尺寸缺乏均一性、原料药物溶液的显著再循环以及小的可吸入液体气雾剂液滴在所吸入的空气中的密度低。此外,感兴趣的特定化合物可能与 通常在雾化器递送系统中所用的溶剂不相容。
超声雾化器使用浸没在贮液器下方的平面或凹形压电盘以使该贮液器 表面共振,从而形成液体锥(liquid cone),其从它的表面发射气雾剂颗粒(U.S. 2006/0249144和U.S.5,551,416)。因为在该雾化过程中不需要气流,因此可实 现高气雾剂浓度,但是所述压电元件的生产相当昂贵且在雾化混悬液时低 效,因此需要将活性药物以低浓度溶解在水或盐水溶液中。较新的液体气雾 剂技术涉及通过将所述待雾化的液体通过微米级的孔而产生更小且更均匀 的液体可吸入干颗粒。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6,131,570;美国专利No. 5,724,957;和美国专利No.6,098,620。这个技术的缺点包括相对昂贵的压电 和细筛元件以及由于残留的盐和固体混悬液在孔中的结垢。
干粉吸入历来依靠乳糖掺合以使得定量颗粒,所述颗粒小到足以被吸入 但其自身不足以分散。已知这个过程是低效的且不适用于一些药物。一些研 究小组已经通过研发干粉吸入器(DPI)制剂尝试改善这些缺陷,所述干粉吸入 器(DPI)制剂是可吸入和可分散的并因此不需要乳糖掺合。用于吸入疗法的干 粉制剂描述于Sutton等人的美国专利No.5,993.805;Platz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9216527;Robinson等人的WO 0000176;Tarara等人的WO 9916419;Bot等 人的WO 0000215;Hanes等人的美国专利No.5,855,913;和Edwards等人的美 国专利No.6,136,295和5,874,0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托皮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迪托皮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95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