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氢燃料动力系统电源线束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1887.2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2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唐太师;卓文彬;黄祖海;梁秋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1 | 分类号: | H01R13/641;H01R31/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翠 |
地址: | 54511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燃料 动力 系统 电源线 总成 | ||
1.一种汽车氢燃料动力系统电源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EPS电机控制器(1)、EPS电机(29)、搭铁BT-G1(7)、接DCDC+(10)、搭铁BT-G2(11)、搭铁BT-G3(13)、蓄电池正极保险丝盒(16)、蓄电池负极搭铁(19)、inline(21)、保险盒B+端子(28)、保险盒ALT+端子(27),所述EPS电机控制器(1)通过第一电线(2)、第二电线(30)、第三电线(34)、第四电线(31)、第五电线(33)、第六电线(22)与所述inline(21)连接,所述EPS电机(29)通过第七电线(4)、第二电线(30)、第三电线(34)、第四电线(31)、第八电线(14)与所述搭铁BT-G3(13)连接,所述EPS电机(29)通过第七电线(4)、第二电线(30)、第三电线(34)、第四电线(31)、第九电线(32)、第十电线(18)与蓄电池正极保险丝盒(16)相连,所述搭铁BT-G1(7)通过第十一电线(8)、第三电线(34)、第四电线(31)、第九电线(32)、第十二电线(20)与所述蓄电池负极搭铁(19)相连,所述接DCDC+(10)通过第十三电线(35)、第四电线(31)、第五电线(33)、第十四电线(36)、第十五电线(25)与所述保险盒ALT+端子(27)相连,所述搭铁BT-G3(13)通过第八电线(14)、第九电线(32)、第十二电线(20)与所述蓄电池负极搭铁(19)相连,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丝盒(16)通过第十电线(18)、第九电线(32)、第五电线(33)、第十四电线(36)、第十六电线(26)与所述保险盒B+端子(28)相连,所述搭铁BT-G2(11)通过第十七电线(12)、第九电线(32)、第十二电线(20)与所述蓄电池负极搭铁(1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氢燃料动力系统电源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线(2)和第二电线(30)、第七电线(4)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所述第二电线(30)和第十二电线(20)、第三电线(34)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所述第十三电线(35)和第三电线(34)、第四电线(31)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所述第四电线(31)和第五电线(33)、第十七电线(12)、第八电线(14)、第五电线(33)、第九电线(32)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所述第九电线(32)和第十电线(18)、第十二电线(20)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所述第五电线(33)和第六电线(22)、第十四电线(36)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所述第十四电线(36)和第十六电线(26)、第十五电线(25)分别相交的交点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氢燃料动力系统电源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丝盒(16)通过保险片(17)与所述EPS电机(29)和所述保险盒B+端子(28)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氢燃料动力系统电源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线(2)、所述第十一电线(8)和所述第六电线(22)外包裹全封闭PVC管(3),所述第十四电线(36)、所述第十六电线(26)和所述第十五电线(25)外缠绕纤维布胶带(24),所述第二电线(30)、所述第三电线(34)、所述第四电线(31)、所述第五电线(33)、所述第七电线(4)、所述第八电线(14)、所述第九电线(32)、所述第十电线(18)、所述第十二电线(20)和所述第十三电线(35)外包裹高温波纹管(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氢燃料动力系统电源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线(30)上分布有4颗Φ7螺纹扎带(5),在所述第十四电线(36)上分布有1颗所述Φ7螺纹扎带(5),在所述第三电线(34)和所述第四电线(31)上各分布有1颗三角孔卡扣(9),在所述第九电线(32)上分布有1颗7*12纵向杉树型卡扣(15),在所述第十六电线上贴有黄色标识(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18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