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直通风道风轮发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4186.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炳选;吴炳卓;吴慧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炳选;吴炳卓;吴慧鸣 |
主分类号: | F03D3/04 | 分类号: | F03D3/04;F03D3/00;F03D9/11;F03D9/32;B60K16/00;B60L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3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直通 风道 风轮 发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直通风道风轮发电机,旨在解决电动汽车蓄电能量低,续航里程短问题,并实现行驶过程中进行发电和充电,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在引擎箱内设置聚风罩,聚风罩前端呈喇叭口状,后端与直通风道的前端对接,直通风道穿过车体,后端与风轮发电机外壳前侧进风口对接,风轮发电机外壳后侧设置排风口,风轮发电机外壳内设置风轮叶片和发电机,通过导线、以及电压调整设备,与蓄电池和驱动电机相连。聚风罩将聚集的风力,通过直通风道进入风轮发电机外壳,推动里面的风轮叶片带动发电机发电,在发电的同时排泄迎面来风,降低迎风阻力,使电动汽车在同等蓄电量的情况下耗电更少,走的更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直通风道风轮发电装置,更具体的说就是一种车载直通风道风轮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车载风力发电装置种类多样,以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941606U,名称为,一种风、电汽车,为例:它的主要缺点是发电装置设置在车体底部狭窄的风洞内,受窄小风洞的限制,风轮叶片只能缩小,发电机也随之缩小,所发出的电量非常有限。另一例是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963489U,名称为,车载风力发电机,它的缺点更加明显,涡轮发电机分别设置在车外面的前部、顶部、和底部,所发出的微弱电量被迎风阻力大量消耗。上述两例基本上反映出现有车载发电机的现状,所发出的电量不能支撑电动汽车的用电,不具备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发电和充电装置,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边走边进行充电,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电动汽车的外型结构,不降低现有电动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影响现有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不消耗现有电动汽车能量的情况下,利用风能实现大功率发电,同时还能大幅降低整车的迎风阻力,将迎风阻力做为能源进行开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直通风道风轮发电机,包括,在汽车的前部、顶部、底部设置发电机、导风罩,在风洞内设置风轮机叶片,其特征在于,在引擎箱内设置聚风罩,与直通风道的前端对接,直通风道穿过车体,后端与设置在车体后部的风轮发电机外壳前侧进风口对接,风轮发电机外壳后侧设置排风口,风轮发电机外壳内设置风轮叶片、发电机,通过导线、电压调整设备,与蓄电池以及驱动电机相连。
所述聚风罩,它设置在引擎箱内,前端呈喇叭口状,后端与直通风道对接,也可以不设置聚风罩,可将引擎箱底部封闭,再关闭引擎盖自然形成聚风罩。
所述直通风道,它由乘坐箱内风道和车体底板下面风道而形成的直通风道,车体底板夹在风道中间,夹在中间的车体底板上面需要打孔,使风道互通,直通风道分为两段,前段呈倒T型,与聚风罩后端对接,后段呈长方型与风轮发电机外壳前侧进风口对接。
所述风轮发电机外壳,它设置在后备箱内,前侧进风口与直通风道后端对接,后侧设置排风口。SUV车型的风轮发电机外壳外挂在车体后部,或者乘坐箱内后排坐后部,大型客车设置在车体下部货物箱内。
所述风轮叶片,每组叶片连接在风轮轴上,风轮叶片之间可以设置叶片隔板。
当强劲的迎面来风进入聚风罩,通过直通风道进入风轮发电机外壳内,推动里面的风轮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完后风力从排泄口排出车外。
当风轮开始旋转以后它的另一个作用开始显现,成为吸风机和排风机,吸入前方来风,加快风力向后排泄,降低迎风阻力。
其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因动力电池存蓄能力低,续航里程短的缺点,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实现了在行驶过程中边走边进行充电,解除了电能耗尽后找不到充电桩的烦恼,节省了充电时间,并降低了汽车的迎风阻力,使电动汽车在同等蓄电量情况下,更加节电,走的更远,扭转了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不足的不良印象,有利于开拓新能源汽车的万亿市场,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在燃油汽车领域赶超欧、美、日,几无可能的情况下,新能源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炳选;吴炳卓;吴慧鸣,未经吴炳选;吴炳卓;吴慧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4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妆品加工用植物提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细胞分离试验用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