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8692.0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8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勇;李鹏全;刘伟成;陈琛;陈继浓;范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8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寒武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 | 杨登佐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乌塘鳢 投喂 方法 及其 声学 驯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在换水后接种优良硅藻,硅藻选用角毛藻,并且投喂量按鱼体总重量的8%、7%、6%、5%、4%水平递减饲料投喂,每个水平投喂3天,15天为一个周期,15天后100%换水,清理渔池、称重,重复上述操作,并且在投喂时采用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投喂,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包括支撑架和位于养殖水池内的水听器与摄像头,支撑架上设有四个投料机、扬声器和控制器,投料机、扬声器、水听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具有提高投喂效率降低饲料损耗同时调节水体PH值抑制细菌生长,从而提高降低中华乌塘鳢病死率,提高中华乌塘鳢存活率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
背景技术
中华乌塘鳢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暇虎鱼亚目、塘鳢科,俗称“土鱼”,是一种暖水性浅海鱼类。我国南方沿海、河口、港湾等咸水区域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沙泥底质或礁石区。中华乌塘鳢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在养殖中华乌塘鳢过程中,海水酸化会导致细菌滋生繁殖,车轮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有害菌易致中华乌塘鳢皮肤溃烂病,具治疗难度大、传染性强、易复发等特点,现有的投喂方法在进行投喂时,由于鱼分布在鱼池各处,从而会将饲料投放到鱼池各处,但是这样会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多余的饲料容易导致海水内的细菌获得营养大量滋生,并且酸性的饲料会加重海水酸化为细菌生长提供环境,导致中华乌塘鳢的存活率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具有提高投喂效率降低饲料损耗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位于养殖水池内的水听器与摄像头,支撑架上设有四个投料机、扬声器和控制器,投料机、扬声器、水听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上方连接有转动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内侧固定有四个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支撑环的一端固定有转动环,支撑环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环内转动连接有安装杆,扬声器安装杆上,安装杆的上端设有控制箱,控制器位于控制箱内,四个投料机分别位于连接杆上并与滑动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投喂时,通过扬声器发出声波,将中华乌塘鳢吸引至扬声器周围,然后利用投料机对扬声器的周围进行投料,并用过滑动机构使得投料机沿着连接杆滑动,同时利用转动机构转动支撑环,使得支撑环转动,从而使得投料机能够将饲料均匀的投放在支撑环的内侧,使得聚拢在扬声器周围的中华乌塘鳢能够均匀的接受到饲料,从而使得各个位置的鱼均能够获得数量相似的饲料,减少鱼争食的现象发生,同时聚集中华乌塘鳢进行一次投喂能够提高中华乌塘鳢的进食效率,降低饲料消耗,进一步提高中华乌塘鳢存活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有两个支撑板,在支撑环的下侧设有供支撑板滑动的旋转槽,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槽,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杆侧壁上固定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伸入支撑槽内并固定有锥齿轮,支撑环的下方使得锥齿圈,锥齿轮和锥齿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电机能够带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锥齿圈转动实现支撑环的转动,并且四个锥齿轮同速转动使得支撑环转动更加轻松减小旋转电机的负载,提高旋转电机的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移动槽,滑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移动槽内的移动丝杆,投料机与移动槽滑动连接同时与移动丝杆螺纹连接,移动丝杠靠近转动环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转动环上固定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轮带动移动丝杆转动,使得投料机能够沿着连接杆来回滑动,便于投放饲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电机的机身上固定有保护罩,主动齿轮位于保护罩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