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9955.X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电池 分子 衰变 芯片 活性 保护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一计时器、第二计时器、比较器、第一输出开关、第二输出开关和处理单元,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晶振频率大于所述第二计时器的晶振频率;其中,
所述第一触发器,用于采集输入信号的上升沿;
所述第二触发器,用于采集所述输入信号的下降沿;
所述第一计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触发器采集的所述上升沿的触发下开始计数,生成第一计数值;
所述第二计时器,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器采集的所述下降沿的触发下开始计数,生成第二计数值;
所述比较器,用于比较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并在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二计数值一致时,输出目标标志位,并将所述目标标志位发送至所述第一输出开关和所述第二输出开关;
所述第一输出开关与所述第一计时器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标志位时,输出所述第一计数值至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输出开关与所述第二计时器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标志位时,输出所述第二计数值至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晶振频率,计算得到第一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第二计时器的晶振频率,计算得到第二时间,并计算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得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
选择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标志位时,输出结束标志位,所述结束标志位用于指示本次计数流程结束。
3.一种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以及控制器;
所述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用于将检测得到的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与预设的衰变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时,控制电池进入自保护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示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提示器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对所述电池进行维护;
所述提示器,用于通过语音播报方式和/或文本显示方式发出所述提示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所述电池进行自保护完成之后,控制所述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再次检测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并将再次检测到的电池分子衰变时间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比较,直至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小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时,控制电池活性保护流程结束。
6.一种电池活性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计时器输出的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时器输出的第二计数值;
当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二计数值一致时,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晶振频率计算得到第一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第二计时器的晶振频率计算得到第二时间;
计算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差值,得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
将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与预设的衰变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则控制电池进入自保护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活性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之后,还包括:
通过语音播报方式和/或文本显示方式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用户对所述电池进行维护。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活性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电池进入自保护状态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进行自保护完成之后,获取新的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以根据新获取的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二计数值再次计算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并将再次计算的电池分子衰变时间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比较,直至所述电池分子衰变时间小于所述衰变时间阈值。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电池活性保护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99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