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辊筒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0852.5 | 申请日: | 202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海纳川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3/00 | 分类号: | B30B3/00;B30B15/34;B30B15/00;B65G39/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枝玲 |
地址: | 3131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强度辊筒,包括中心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圈(2),且连接圈(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圈(3),所述固定圈(3)的外侧设置有空腔(4),且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的一端连接有内辊筒(6),且内辊筒(6)的外侧设置有外辊筒(7),所述外辊筒(7)的两端皆连接有端盖(8),且端盖(8)的内部设置有通孔(9),所述端盖(8)的外侧位于通孔(9)的一侧设置有刻度(10),且刻度(10)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棒(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与连接圈(2)固定连接,且连接圈(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圈(2)等距分布在中心轴(1)的外侧,所述连接圈(2)为圆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5)分别与固定圈(3)和内辊筒(6)固定连接,且加强筋(5)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筋(5)首尾焊接连接,且多组所述加强筋(5)皆为“V”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通孔(9)等距分布在端盖(8)的一侧,所述加热棒(11)位于空腔(4)的内部,且加热棒(11)的数量为多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8)分别与固定圈(3)、内辊筒(6)和外辊筒(7)固定连接,且端盖(8)的内部设置有圆孔,所述中心轴(1)贯穿圆孔并延伸至其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辊筒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收集准备,并将一定比例的金属原料投放进入熔炼炉进行熔炼,熔炼原料作为加强筋(5)、内辊筒(6)、外辊筒(7)、端盖(8)和中心轴(1)的材料,连接圈(2)、固定圈(3)的材料采用不锈钢或者合金钢;
步骤二: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浇铸在模具中,退火取消其内应力,然后将毛坯中心轴(1)、内辊筒(6)和外辊筒(7)进行打磨校平,将中心轴(1)进行切削校圆;
步骤三:进行焊接,将连接圈(2)焊接在中心轴(1)的外侧,然后对固定圈(3)进行校圆,将固定圈(3)焊接在连接圈(2)的一端,然后对固定圈(3)的外侧进行打磨校平,然后将加强筋(5)焊接在固定圈(3)的外侧,采用首尾相连的方式进行焊接,不仅要将加强筋(5)与固定圈(3)进行焊接,加强筋(5)与加强筋(5)之间也需要进行焊接,需要保证加强筋(5)与加强筋(5)之间角度相同,焊接之后,在加强筋(5)的外侧套接内辊筒(6),并将加强筋(5)和内辊筒(6)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内辊筒(6),即可在内辊筒(6)的外侧套接外辊筒(7);
步骤四:外辊筒(7)在套接之前需进行测圆、校平,然后进行机床打磨和切削,打磨切削完毕后才可套接在外辊筒(7)的外侧,将两侧的端盖(8)焊接在外辊筒(7)的外侧采用逐层焊接的方式,从固定圈(3)进行焊接,然后到内辊筒(6)和外辊筒(7);
步骤五:焊接完毕后,对留在端盖(8)外侧的中心轴(1)进行激光探伤,对外辊筒(7)继续进行车削打磨,打磨包括外辊筒(7)与端盖(8)的焊接处,打磨完毕后,利用激光对其进行探伤;
步骤六:探伤完毕后即可对外辊筒(7)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喷漆、镀锌、TEFLON喷涂、镀铬、陶瓷喷涂和有氧化工序等,对端盖(8)进行激光雕刻,将刻度(10)雕刻在端盖(8)的一侧,并且可以进行加热棒(11)的安装,最后经过检测合格后进行包装和仓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辊筒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原料收集准备包括以下质量份:碳钢40-45质量份;合金钢25-25质量份;锰凡硼6-10质量份;锰钛硼4-6质量份;钛合金10-12质量份;金属镁4-8质量份;不锈钢10-15质量份;金属铝6-9质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海纳川输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海纳川输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08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车的翻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食用油油渣回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