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的晶型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1558.6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哲;孙飞;丁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8/04 | 分类号: | C07D498/04;A61P3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陈卓 |
地址: | 355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肝 表面抗原 抑制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晶型在制备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晶型在制备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简称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大多数可通过其自身的免疫机制而自愈。但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已成为全球健康保健所面临的极大挑战,同时也是引起慢性肝病,肝硬化(cirrhosis)和肝癌(HCC)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全球有20亿人感染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超过3亿5千万人口已发展成为了乙型肝炎,每年近6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并发症。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型肝炎累积病人多,危害严重。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而其中约2000万患者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当中10%-20%可演变成肝硬化,1%-5%可发展成肝癌。
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关键是清除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表面抗体。HBsAg量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指标。在慢性感染病人中,很少能观察到HBsAg的减少和血清转化,这是目前治疗的终点。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蛋白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防治 HBV的感染有重要意义。表面抗原蛋白包括大(L)、中(M)和小(S)的表面抗原蛋白,共享共同的C端S区。它们从一个开放读码框中表达,其不同的长度是由读码框三个AUG起始密码子决定的。这三个表面抗原蛋白包括前S1/前S2/S,前S2/S和S域。HBV表面抗原蛋白被整合到内质网 (ER)膜,由N端信号序列启动。它们不仅构成了病毒体的基本结构,而且还形成球状和丝状亚病毒颗粒(SVPs,HBsAg),聚集在ER,宿主ER和前高尔基体器,SVP包含大多S表面抗原蛋白。L 蛋白,在病毒的形态发生与核衣壳相互作用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但对于SVP的形成是没有必要的。由于它们缺乏核衣壳,所述的SVPs是非感染性的。SVPs大大参与了疾病进展,尤其是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在感染者的血液里,SVPs的量至少是病毒数量的10,000倍,诱捕了免疫系统,削弱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HBsAg也可抑制人的天然免疫,能够抑制多糖(LPS)和IL-2诱导的细胞因子产生,抑制树状细胞DC功能以及LPS对ERK-1/2和c-Jun N端的干扰激酶-1/2在单核细胞的诱导活性。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疾病进展很大程度也与持续分泌的HBsAg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BsAg在慢性肝炎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被批准上市的抗HBV药物主要是免疫调节剂(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和抗病毒治疗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克拉夫定等)。其中,抗病毒治疗药物属于核苷酸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HBV DNA的合成,并不能直接减少HBsAg水平。与延长治疗一样,核苷酸类药物显示HBsAg清除速度类似于自然观察结果。
临床已有疗法降低HBsAg疗效不佳,因此,开发能够有效降低HBsAg的小分子口服抑制剂是目前临床用药所亟需的。
罗氏公司开发了一个名为RG7834的表面抗原抑制剂用于治疗乙肝,并报道了该化合物在土拨鼠抗乙肝模型中的药效:在以RG7834作为单药使用时可以降低2.57个Log的表面抗原,降低1.7个 Log的HBV-DNA。目前仍然需要有新的能够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化合物,尤其是用作预防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式(I)化合物的A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在下列2θ角处具有特征衍射峰: 6.30±0.20°、9.30±0.20°和20.16±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1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