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编夹泥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768.4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0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乙茜;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E04B2/00;E04B1/7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明龙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编 夹泥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涂泥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成:50-100份老石灰、60-150份黄土、40-120份河底沙、1.5-6份秸秆材料、20-80份水、0.2-3份茶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泥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成:60-80份老石灰、70-120份黄土、60-90份河底沙、2.5-4份秸秆材料、30-60份水、1-2份茶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泥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成:80份老石灰、80份黄土、40份河底沙、3.2份秸秆材料、40份水、1.6份茶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沙的粒径为0.1-1mm,所述茶粉的粒径为50-6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材料选自甘蔗杆、稻草秸秆、玉米秸秆、麦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秸秆材料的长度为0.5-3cm。
6.一种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夹泥墙(1)是由骨架层(11)和泥土层(12)堆叠而成,且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骨架层(11)和至少两层所述泥土层(12),所述骨架层(11)是采用竹片编成网状结构的竹编,所述泥土层(12)是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涂泥材料涂覆在所述骨架层(11)上形成的泥土层(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骨架层(11)的厚度为0.5-3mm,每层所述泥土层(12)的厚度为2-7mm。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所述的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夹泥墙(1)的结构为依次连接的所述泥土层(12)、所述骨架层(11)和所述泥土层(12)。
9.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所述的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夹泥墙(1)的结构为依次连接的所述泥土层(12)、所述骨架层(11)、所述骨架层(11)和所述泥土层(12)。
10.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编夹泥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老石灰、黄土和河底沙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粉料;向混合粉料加入茶粉搅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水,搅拌混合;再加入秸秆材料,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涂泥材料;
将竹子裁成竹条,干燥,然后编织成竹编,得到所述骨架层(11);
S2、按照所述竹编夹泥墙(1)的结构,将涂泥材料涂覆到所述骨架层(11)上,涂覆完成后,干燥,得到所述竹编夹泥墙(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7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集成三种输入方式的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型材印花辊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