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球性的遍布于各国各地的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8336.7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8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福顺 |
主分类号: | B61B13/10 | 分类号: | B61B13/10;B61B13/08;B60L13/10;B61H7/04;B61H11/10;B61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1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球性 遍布 各国 各地 超高速 真空 管道 电车 交通网 | ||
1.一种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及其线路和列车,其特征在于对列车的每节车厢同时设置多至5套推进动力,其包括1.设置在车顶上方的磁悬浮/推进架的推力或被动浮升的直线电动机推力;2.设置在车身两侧垂直壁面的侧壁式大推力直线电动机的推力;3.设置在车厢底部下表面的可横向移动升降的斜面式大推力直线电动机的推力;4.设置在列车头部、尾部、每节车厢尾部下方左、右各一的吸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在列车各车厢底部的纵向中部位置设置前后连续的由充气鼓出的气囊包和/或由电机轴转动带动凸轮-连杆机构再带动气囊包向下凸出以向下贴近线路表面的让其间的前方空气来流向上抬升悬浮着的车体的气动升降面;在每节车厢顶部上方的若干个悬浮推进架各用多根均衡地设置在既能贴靠在车厢上表面位置又能在列车浮升时向上略脱离车厢上表面的牵拉筒,此时每个筒内有一束高强度拉索多股向下地捆绕绑扎牵拉在每节车厢的以一体化方式固定成整体结构的作为车厢下部结构的列车动力行驶结构内的局部空间空盒结构位置上,乘客舱或货物舱搁置安放在该位于车厢下部的列车动力行驶结构的框架上,其具体结构是:乘客舱或货物舱连同其地板或底盘一起以可悬浮升起的上、下活动方式搁置安放在列车每节车厢下部的动力行驶结构框架上表面,采用非接触式的线路轨道供电或如同城市地铁列车的第3轨供电方式对安放在列车车厢里的乘客舱或货物舱经由分别设置在车厢下部的动力行驶机构和乘客舱或货物舱的地板或底盘之间的相对位置上的直线电动机部件供电驱动从而让每个乘客舱或货物舱在悬浮状态下由列车驱动前进;每两列或两个真空管道里的轨道列车可在不存在中间管道的垂直管壁的状态下彼此横向地用接触锁定部件连结成一列列车行驶,并且是能按需要分离成两个单独列车的。
2.一种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及其线路和列车的可变大小尺寸的车身,其特征是车体是上下双层的,每层的纵向中央走道和所有座椅的自地板往上至约1.2米高度以上的结构部分在与其下部分的连接处起全部采用活络柔性的可折叠布料或折转倒平的框架内的材质,如此,车体宽度变窄,车体总高度缩短;自列车头部起到尾部的车体内部设有电动机带动的多根连杆及其凸轮外推及回缩机构带动车体改变尺寸;在每层的中央走道设置用电动机带动的双向循环来回的软布质的输送带,让乘客能坐着移动进出。
3.一种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及其线路和列车的供车轮行驶的轨面,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其轨道的与列车车轮相接触的部位的是平面式滚珠轴承作为轨面,它与常规的轨面可交错配置在适当的线路区段。
4.一种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及其线路和列车管道内的分隔门,其特征在于设置自管道内壁壁面伸出的前后多道的开伞式分隔门,在真空管道内壁表面位置里面斜向地向管道中心位置用直线电动机作动筒推送一根前端可释放展开的具有环圈的伞面,该伞面的边缘即环圈由多段或多根弧形杆组成,此弧形杆与管道内壁壁面设置的通电后产生磁吸力的部件在通电状态下互相紧贴然后再在壁面自动地用多个机械手夹紧各根套有气密性柔性材料的弧形杆,至少设3道前后间隔的这种结构构成开伞式气密性分隔门。
5.一种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及其线路和列车的紧急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列车内置的拉簧一摩擦片制动器在列车车厢两侧的具有垂直轴的横滚轮的支柱两旁,各设可由车内用直线电动机作动筒向前推插入柱,该插入柱的前端是有一对抓手方式的上下皆有多个疏齿的排状硬物,其插入位于管道内壁表面位置的供横滚轮滑行的轨面上、下两边的连续的有细齿的排状硬物;所述的每个插入柱的尾端皆有多组强力拉簧与车内的一对能在相互滑动压紧时产生摩擦阻力的刹车片相连,其中一片是由拉簧带动再前移到相互压紧位置的长方斜面状刹车片,它用自身的弹簧复位。
6.一种超高速真空管道电车交通网及其线路和列车的产生被动式车体浮升力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是设置在路面的含钕电磁性能材料,在与它贴近的列车车体高速行驶时,它能产生使列车车体向上抬升的被动式浮升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福顺,未经杨福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3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