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大苗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9275.6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3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祁兵;张文毅;刘宏俊;严伟;纪要;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蔡赵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插秧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大苗插秧机,其包括牵引机械与机架,所述机架安装在所述牵引机械的后端;所述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载秧台以及对应于每个所述载秧台设置的秧苗移栽机构,所述秧苗移栽机构包括插植组件;所有所述载秧台可同步相对于所述机架在设定区间内作周期性往复平移运动,且所述载秧台所做的平移运动具有规律间歇性。本发明的水稻大苗插秧机通过变相位椭圆齿轮系非匀速传动特性的优化,能够适应较高的秧苗,通过使载秧台所做的平移运动具有规律间歇性,可使苗毯每运动一段距离停留一段时间以供插植组件分离秧苗,如此,分离秧苗的难度低,可以降低伤秧率及提高切块均匀性,同时机构之间协同配合的设计难度及调试难度均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大苗插秧机。
背景技术
当前,插秧机已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插秧机进行秧苗栽植时,插植组件首先要从苗毯中将秧苗依次分离出来,苗毯安装在载秧台上,载秧台作往复运动以方便插植组件依次将各秧苗分离出来,现有的插秧机中,载秧台受螺杆的驱动其作匀速运动,即苗毯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在此情形下,插植组件要从苗毯中准确地将秧苗依次分离出来对机构的运行要求高,也提高了调试难度。此外,现有的水稻高速插秧机的栽植机构通过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实现所需的栽植轨迹,主要适用于毯状中小苗移栽,栽植轨迹适应苗高范围一般为10-20cm之间,直接用于移栽超过苗高范围的水稻大苗时,容易因栽植轨迹无法绕过栽插入土的秧苗而将秧苗推倒,进而造成“搭桥、推秧、伤秧”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插植组件方便地依次将苗毯中秧苗分离出来、且适用于对20cm以上大秧苗进行栽植的水稻大苗插秧机。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水稻大苗插秧机,其包括牵引机械与机架,所述机架安装在所述牵引机械的后端;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载秧台以及对应于每个所述载秧台设置的秧苗移栽机构,所述秧苗移栽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安装有插植组件以及用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插植组件的变相位椭圆齿轮系;
所有所述载秧台可同步相对于所述机架在设定区间内作周期性往复平移运动,且所述载秧台所做的平移运动具有规律间歇性。
进一步地,所有所述载秧台相互固定形成一体摆放架;所述一体摆放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螺杆以及滑块;所述驱动螺杆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安装,且其上形成有正、反双向的两组导引槽,两组导引槽的两端均相互连通;每组所述导引槽均包括规律间隔设置的螺旋槽部与环槽部;
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一体摆放架固定,且其端部具备置于所述导引槽内的置入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械具有地轮,所述地轮与所述驱动螺杆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秧苗移栽机构也由所述地轮驱动运转。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T字形的三通件,其内形成有呈T字形布局的双向贯通孔及单向贯通孔;
所述所述驱动螺杆穿过所述双向贯通孔,且所述三通件可相对于所述驱动螺杆滑动;
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单向贯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件的两侧各连接有可伸缩的波纹管。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械上具备搁置架。
进一步地,所述秧苗移栽机构的前方设有平土板,所述平土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水稻大苗插秧机通过使载秧台所做的平移运动具有规律间歇性,可使苗毯每运动一段距离停留一段时间以供插植组件分离秧苗,如此,分离秧苗的难度低,机构之间协同配合的设计难度及调试难度均较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