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9959.6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8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海;蔡朝灿;赫晓东;王荣国;杨帆;刘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52623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电池 力学性能 实验 装置 | ||
1.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装置(1)、转运装置(2)、减震装置(3)、挤压装置(4)、驱动装置(5)和导向装置(6),支撑装置(1)包括矩形框架钢结构(11)和四个支撑立柱(12),矩形框架钢结构(11)水平设置,四个支撑立柱(12)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竖直固定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上端面;转运装置(2)包括四个行走轮(21),四个行走轮(21)均匀布置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的底部四角处;减震装置(3)包括底座(31)、支撑板(32)和若干对减震单元(33),底座(31)安装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上端面,底座(31)位于四个支撑立柱(12)之间,支撑板(32)水平设置在底座(31)正上方,支撑板(32)与底座(31)之间设有若干对减震单元(33),所述减震单元(33)底部与底座(31)连接,所述减震单元(33)顶部与支撑板(32)连接;挤压装置(4)包括挤压主体(41)、挤压主体安装板(42)、工作台(43)和力传感器,工作台(43)设置在支撑板(32)上端面,工作台(43)上端面设有力传感器,挤压主体安装板(42)水平设置在工作台(43)正上方,挤压主体(41)安装在工作台(43)正上方的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上;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丝杠(52)、电机安装板(53)、丝杠螺母和两个轴承定位组件,电机安装板(53)水平设置在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上方,电机安装板(5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撑立柱(12)固接,丝杠(52)竖直设置在工作台(43)一侧,丝杠(52)上端通过轴承定位组件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3)下端面,丝杠(52)下端通过轴承定位组件安装在支撑板(32)上端面,所述丝杠(52)上螺纹安装有丝杠螺母,电机(51)安装在支撑板(32)上端面,电机(51)竖直向下设置并依次穿过电机安装板(53)和上部的轴承定位组件并与丝杠(52)上端连接;导向装置(6)包括导柱(61)和两个导柱定位组件,导柱(61)竖直设置在工作台(43)另一侧,导柱(61)上端通过导柱定位组件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3)下端面,导柱(61)下端通过轴承定位组件安装在支撑板(32)上端面,所述导柱(61)与所述丝杠(52)相对设置,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一侧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挤压主体安装板(42)另一侧与导柱(6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32)两端分别设有滑块,支撑立柱(12)内侧端面设有与支撑板(32)两端滑槽配合的滑槽,支撑板(32)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撑立柱(1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一侧端面开设有与丝杠(52)匹配的第一开口,挤压主体安装板(42)通过第一开口与丝杠(52)上的丝杠螺母连接,挤压主体安装板(42)另一侧端面开设有与导柱(61)配合的第二开口,挤压主体安装板(42)通过第二开口与导柱(6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31)底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装配槽(311),底座(31)上端面沿其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312),所述两侧的螺纹孔(312)分别与两个矩形装配槽(311)相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减震单元(33)包括减震弹簧(331)、螺杆(332)和锁紧螺母(333),螺杆(332)下端穿过底座(31)的螺纹孔(312)并与锁紧螺母(333)螺纹连接,减震弹簧(331)下端竖直套设在螺杆(332)上并与底座(31)上端面相抵,减震弹簧(331)上端与支撑板(32)下端面相抵,所述支撑板(32)下端面设有与减震弹簧(331)上端外圆配合的圆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杆(332)上端面与底座(31)上端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减震弹簧(331)在完全压缩状态下的上端面与底座(31)上端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未经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9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