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8474.2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宇;张华;张远康;张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58 | 分类号: | C07D307/58;C07D307/94;C07D407/04;C07D307/93;C07D309/32;C07D407/06;C07D409/06;A61P35/00;A61P33/06;A61P31/12;A61P31/04;A61P31/1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内酯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结构如下:其中,R1选自芳基或芳杂基;R2和R3各自独立的选自C1‑C6烷基;R4和R5各自独立的选自芳基、芳杂基或C1‑C6烷基。本发明通过炔酸与烯丙醇或烯丁醇在催化剂和氢源的作用下,室温至回流的温度下反应1‑24h得到本发明的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该方法一步反应即可制得目标产物,合成方法简单,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对环境友好,成本低,收率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如下所示,在大量具有合成挑战性和生物学意义的天然产物中都发现了α-烯基内酯的结构基序,其中许多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癌、抗疟疾、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炎等)。
含有α-烯基内酯类结构的天然产品尤其重要。例如海蓝素,金银花的抗炎活性成分,广泛用于擦剂和软膏中,用于治疗菌株,扭伤和跌打损伤;单性酚内酯,一种从药草小白菊中分离出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有效的抗炎,抗癌和抗病毒特性;组蛋白醇类(例如组蛋白醇A),是新发现的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家族;arglabin,是一种肿瘤抑制剂,在2007年成为全合成的主题。因此,合成含有α-烯基内酯类结构的分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合成α-烯基内酯的方法很多。早期的制备方法主要是生物合成 ((a)Angew.Chem.1985,97,96-112;(b)Eur.J.Org.Chem.2008,2353-2364)。化学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1)强碱对γ-丁内酯的烯醇化再经Adol, Mannich,Witting反应构筑α-烯基-γ-丁内酯构((a)Angew.Chem.2004,116, 6117-6120;(b)Angew.Chem.2007,46,6361-6363;(c)Angew.Chem.2008, 120,1961-1963.);(2)链状烯基酯的内酯化(Org.Lett.2004,6,481-484);(3) Dreiding-Schmidt有机金属法(Org.Lett.2007,9,1769-1772);(4)其他有机金属方法制备α-烯基-γ-丁内酯(Angew.Chem.Int.Ed.2008,47,5442-5445); (5)从简单α-烯基-γ-丁内酯合成复杂的α-烯基-γ-丁内酯(Org.Lett.2007,9, 1699-1701);(6)自由基环化反应(J.Org.Chem.1992,57,4696-4705);(7) 其他不常见的方法(逆D-A、D-A反应等)(Org.Lett.2007,9,3563-3566)。
虽然合成α-烯基内酯的方法较多,但这些方法均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如存在反应中用到强碱,反应步骤多,收率低等问题,合成这类分子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寻找更加方便、快捷的方法合成α-烯基内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或候选药物,用于抗癌,抗疟疾,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炎的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方法简洁、快速,催化剂廉价易得,对环境友好,成本低,收率较好,制备时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式Ⅲ所示的多取代α-烯基内酯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