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8633.9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7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施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灵盾智能厨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智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7 | 代理人: | 陈月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分类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垃圾分类回收方法。该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垃圾桶、带有栅门的围栏;所述检测装置对待投入所述垃圾桶的垃圾进行第一次检测,判断垃圾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当垃圾第一次检测符合预设标准时,检测装置将垃圾倒入至垃圾桶内;当垃圾第一次检测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所述围栏的栅门锁闭。其中,所述围栏用于围合形成一限制区域,所述垃圾桶的投放口位于所述限制区域内。通过本系统可以自动对用户的垃圾分类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有效的节省人力,增强居民进行准确垃圾分类的意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分类已越来越收到国家的重视,各地也陆续推出施行垃圾分类规章制度,督促居民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制度,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为了保证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物业或相关管理部门会在下去的垃圾投放点安排专门的监督员,对小区居民待丢投的垃圾进行检查,以判断垃圾是否符合分类标准。对于符合分类标准的垃圾,则允许居民投入对应的垃圾桶,对于不符合的垃圾,则要求居民对垃圾记性整理,以便符合标准。但该监督方式效率较低,且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垃圾分类监督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垃圾桶、带有栅门的围栏;所述检测装置对待投入所述垃圾桶的垃圾进行第一次检测,判断垃圾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当垃圾第一次检测符合预设标准时,检测装置将垃圾倒入至垃圾桶内;当垃圾第一次检测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所述围栏的栅门锁闭;其中,所述围栏用于围合形成一限制区域,所述垃圾桶的投放口位于所述限制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承托盘,所述承托盘用于放置垃圾,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承托盘上的垃圾进行检测;当垃圾第一次检测符合预设标准时,所述承托盘将垃圾倒入至垃圾桶内;当垃圾第一次检测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所述承托盘用于使垃圾处于外露状态,以便于用户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部分垃圾取走。
可选的,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和标记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承托盘上的垃圾的图像,所述标记模块用于在所述显示模块显示的图像上对所述承托盘上垃圾中的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垃圾进行标记。
可选的,所述承托盘位于所述垃圾桶内,所述承托盘用于承接从所述投放口投入的垃圾;当垃圾第一次检测不符合预设分类标准时,所述承托盘将所述垃圾移出至所述垃圾桶外。
可选的,还包括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所述投放口可开闭,识别模块识别用户后,所述垃圾桶的投放区处的投放口打开,供用户投放垃圾。
可选的,还包括记录模块,当所述承托盘上的垃圾上第一次检测不符合预设分类标准时,所述承托盘将垃圾移出至所述垃圾桶外后;在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承托盘移入垃圾桶内,检测模块对承托盘上的垃圾第二次检测;当承托盘上的垃圾第二次检测符合预设标准时,承托盘将垃圾倒入至垃圾桶内;当承托盘上的垃圾第二次检测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记录模块对用户此次丢垃圾的行为信息进行标记,且承托盘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垃圾倒入至垃圾桶中;所述栅门打开。
可选的,还设有一手动模块,当第二次检测不合格后,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触发所述手动模块时,所述承托盘移出垃圾桶;在用户再次触发手动模块时,所述承托盘移入垃圾桶,所述检测模块对承托盘上垃圾进行检测;或在经过第三预设时间后,所述承托盘自动移入垃圾桶,所述检测模块对承托盘上垃圾进行检测。
可选的,还包括警示模块,在承托盘上的垃圾第二次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所述栅门打开时,所述警示模块还发出警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垃圾桶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用于容置承托盘的符合预设标准的垃圾,所述第二容腔用于容置承托盘上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垃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回收方法。
对用户进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灵盾智能厨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灵盾智能厨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