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8759.6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红;翟新晁;葛军;齐然;常祥凤;李琳;邬晓颖;李永梅;祝国荣;郝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0;C21D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祁恒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联器内弧 表面 感应 加热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端联器及感应器安装就位:将端联器稳固放置于插拔式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定位装置上,使端联器需要处理的内弧表面面向预安装的仿形感应器;将固定于中频设备输出端的仿形感应器弧面对准端联器的内弧表面;
S2、启动中频淬火工艺程序:利用中频感应设备输出端的高能磁力线的磁感应原理,以邻近效应、集肤效应及环状效应为基础,在仿形感应器形成的磁环流引导下,以磁能转化的热能快速加热端联器,使端联器内弧表面迅速发生组织转变;
S3、浸水冷却:停止对端联器加热,即刻取下端联器并置于水箱中以快速冷却端联器;
S4、低温回火:端联器冷却后进行低温回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仿形感应器弧面与端联器内弧表面间隙为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中频感应设备接通380V电源电压后,调节设备的屏压旋钮,将工作电压调节至8.5±0.1KV,使感应器端输出高能磁力线,高强磁能瞬时转化为高强热能,并聚集于端联器内弧表面周围进行加热,采用连续加热模式,持续加热时间5.5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浸水冷却的水温为20-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端联器冷却后在不超过24h时间内进行低温回火,回火保温温度160±20℃,保温时间90-120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板、下固定板、侧齿高定位板、侧齿低定位板和绝缘板;其中,两个下固定板分别固连于支撑板的两侧,用于定位装置的支撑;侧齿高定位板和侧齿低定位板分别固连于支撑板上表面的定位板预置凹槽中,两个侧齿定位板均采用侧方阻挡式结构,其定位齿形分别与端联器的两侧齿高度对应,并与感应器的硅钢片安装位置一致;在支撑板上表面用于支撑端联器的位置加工有绝缘板预置凹槽,绝缘板放置于绝缘板预置凹槽中,并且位于两个侧齿定位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采用钢板制作而成;所述下固定板采用钢板制作成L形,L形的竖直部上端与支撑板的外边缘垂直固连,L形的水平部的平面度≤0.5mm;所述下固定板焊接于支撑板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的厚度与绝缘板预置凹槽深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联器内弧表面感应加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在绝缘板预置凹槽内与支撑板粘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7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