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7388.8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世雄;黄成;陈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S41/30;F21S45/47;B60Q1/04;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照灯 | ||
1.一种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近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近光光束;
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远光光束;
散热基板(301),其大体呈台阶状,且一侧安装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远光入射光学系统,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位于所述台阶较高的位置,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位于所述台阶较低的位置;
出光装置(600),设置于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出光方向上,且用于收集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并将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输出;其中,所述近光光束、所述远光光束分别在所述出光装置(600)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第二光区,所述第二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光区上方,且所述第一光区和所述第二光区部分重合;
远近光变换装置(501),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301)和所述出光装置(600)之间,当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产生近光光束,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产生远光光束时,所述远近光变换装置(501)移入光路以遮挡部分所述近光光束和至少部分所述远光光束,在所述出光装置(600)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以使所述出光装置(600)输出近光照明;所述远近光变换装置(501)移出光路,在所述出光装置(600)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和第二光区,以使所述出光装置(600)输出远光照明;
所述汽车前照灯还包括辅助远光入射光学系统,所述辅助远光入射光学系统位于散热基板(301)设有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基板(301)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辅助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辅助远光光束,且所述辅助远光光束由所述出光装置(600)收集并输出,并在所述出光装置(600)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三光区,所述第三光区位于所述第二光区上方;
所述出光装置(600)包括第一出光透镜(601)和第二出光透镜(602),所述第一出光透镜(601)位于所述第二出光透镜(602)下方;所述第一光区和所述第二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出光透镜(601)上,且所述第一光区与所述第二光区所占区域为所述第一出光透镜(601)去除其上端的部分结构后而形成的;所述第三光区为第二出光透镜(602)的入光面;
所述辅助远光入射光学系统包括辅助远光光源(701)、光学扩散片(702)、第一小透镜(703)、第一反射装置(704)、第二反射装置(705)、第二小透镜(706)、波长转换装置(707),所述辅助远光光源(701)为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发光束经所述光学扩散片(702)匀化后,经所述第一小透镜(703)入射到所述第一反射装置(704),再依次由所述第一反射装置(704)、第二反射装置(705)反射偏转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707),经波长转换装置(707)转换过的激发光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和部分未被波长转换装置(707)转换的激发光混合后依次经所述第二小透镜(706)、所述第二出光透镜(602)准直出射;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707)具有波长转换面,经所述第二反射装置(705)反射偏转的激发光束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面,所述第一小透镜(703)与第二小透镜(706)的组合焦点位于所述波长转换面的前方或后方,且在所述波长转换面上的激发光斑的纵宽比为1:1.5至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板(301)设有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一侧,和背向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一侧均设有散热鳍片(401),所述散热鳍片(401)与所述散热基板(301)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包括近光光源(101)、近光反射装置(102),所述近光光源(101)所发出的光束经所述近光反射装置(102)反射后入射到所述出光装置(600),并在所述出光装置(600)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
和/或,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包括远光光源(201)、远光反射装置(202),所述远光光源(201)所发出的光束经所述远光反射装置(202)反射后入射到所述出光装置(600),并在所述出光装置(600)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二光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3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