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7388.8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世雄;黄成;陈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S41/30;F21S45/47;B60Q1/04;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照灯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包括近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近光光束;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远光光束;散热基板,一侧安装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远光入射光学系统;出光装置,用于收集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并将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输出;其中,所述近光光束、所述远光光束分别在所述出光装置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第二光区,所述第二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光区上方,且所述第一光区和所述第二光区部分重合;远近光变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和所述出光装置之间。通过本发明,能够避免散热基板局部热量堆积且提高了散热效率,还能够提高出光装置的光收集率,还能够实现超远距离的照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的透镜大灯的近光光源与远光光源这两个光源分别设置于散热基板的两侧,两光源在散热基板两侧的位置基本重合或非常靠近,而且远近光光源产生的热量都要通过同一个散热基板导出。由于两个光源的导热通道基本重合,这严重影响了光源的散热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出光透镜的光收集效率以及光学效果,两个光源在垂直方向的间距不能太大,如此一来必定会导致远近光光源之间的散热基板的厚度受到限制,这也影响了前照灯的散热效果,最终将会导致车灯温度升高,光源的光电效率降低,严重影响所述透镜大灯的使用寿命。
此外,这种透镜大灯的有效照明距离只能达到50-100米左右,这样无法实现窄角度的超远光照明要求,该缺陷给夜间高速行驶的汽车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避免局部热量的堆积、增大光源间的距离、提高有效照明距离,对灯具的使用及寿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远近光光源热量堆积、远近光源间距受限,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用于达到避免远近光光源热量堆积并增大远近光源间距的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近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近光光束;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远光光束;散热基板,其大体呈台阶状,且一侧安装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远光入射光学系统,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位于所述台阶较高的位置,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位于所述台阶较低的位置;出光装置,设置于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出光方向上,且用于收集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并将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输出;其中,所述近光光束、所述远光光束分别在所述出光装置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第二光区,所述第二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光区上方,且所述第一光区和所述第二光区部分重合;远近光变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和所述出光装置之间,当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产生近光光束,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产生远光光束时,所述远近光变换装置移入光路以遮挡部分所述近光光束和至少部分所述远光光束,在所述出光装置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以使所述出光装置输出近光照明;所述远近光变换装置移出光路,在所述出光装置的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光区和第二光区,以使所述出光装置输出远光照明。
本方案中,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设置于呈台阶状的散热基板的不同位置上,相比现有技术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在散热基板两侧的位置基本重合或非常靠近的情况,本方案如此设置可将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分离开来,如此将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导热通道分离开来,可避免散热基板局部热量堆积。
相比现有技术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的间距受散热基板厚度限制的影响,为获得更好光学效果和提高出光装置的光收集率,本方案将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设置在同一侧上,且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的设置位置,如此一来,可获得更好的光学效果并提高所述出光装置的光收集率,且所述近光入射光学系统和所述远光入射光学系统不受所述散热基板厚度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