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厚度栅极电介质的场效应晶体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7623.1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A·卡尔;K·C·科柳鲁;N·A·汤姆森;M·阿姆斯特朗;S·贾扬塔约格勒卡尔;R·马;S·萨哈;H·J·柳;A·A·阿赫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林金朝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厚度 栅极 电介质 场效应 晶体管 | ||
1.一种晶体管装置,包括:
半导体材料;
源极区和漏极区,在所述半导体材料中;以及
栅极堆叠体,在所述半导体材料的在所述源极区与所述漏极区之间的部分上方,其中,所述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所述栅极堆叠体包括:
一种或多种栅电极材料,
第一栅极电介质,在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一种或多种栅电极材料之间,以及
第二栅极电介质,在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一种或多种栅电极材料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电介质的厚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栅极电介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比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源极区,并且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比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更靠近所述漏极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漏极区之间的距离在10与1000纳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栅极电介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栅极电介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栅极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比第一栅极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小至少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类型的掺杂剂,并且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类型的掺杂剂。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类型的掺杂剂,并且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漏极区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二类型的掺杂剂。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材料部分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类型的掺杂剂,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的最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部分包括第一类型的掺杂剂,并且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的在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的最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部分与所述漏极区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二类型的掺杂剂。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的最靠近所述源极区的部分包括第一类型的掺杂剂,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的在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一部分的最靠近所述源极区的部分与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二类型的掺杂剂,并且
所述半导体材料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类型的掺杂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掺杂剂处于每立方厘米1×1016和1×1018个掺杂剂原子之间的掺杂剂浓度,并且
所述第二类型的掺杂剂处于每立方厘米1×1016和1×1018个掺杂剂原子之间的掺杂剂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晶体管装置,其中:
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漏极区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第二类型的掺杂剂,并且
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漏极区中的每一个中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掺杂剂的掺杂剂浓度为至少每立方厘米1×1021个掺杂剂原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6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自动分离计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通信链路重新训练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