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1218.7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9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鹏;刘红艳;韩振忠;盛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22 | 分类号: | G01N3/22;G01N3/02;G01M13/00;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央 支臂限动锁加扭 试验装置 | ||
1.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用于中央件疲劳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轨底板(1)、安装板(2)、地脚螺栓组件(3)、旋翼模拟轴(4)、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螺母组件(6)、加载叉耳(7)、竖板(8)、轴承座(9)、加扭支臂(10)、加载接头(11);
其中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为试验件,沿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轴向,从下到上依次将安装板(2)通过地脚螺栓组件(3)连接固定在地轨底板(1)上面,旋翼模拟轴(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安装板(2)上面,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通过花键配合安装在旋翼模拟轴(4)上,并通过螺母组件(6)固定;沿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径向,从左到右依次将加载叉耳(7)通过螺栓连接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上,加载叉耳(7)的杆端安装轴承座(9)和加扭支臂(10),轴承座(9)通过螺栓固定在竖板(8)上,加扭支臂(10)通过螺栓连接加载接头(11),通过执行机构给加载接头(11)加载而实现整个装置的加扭试验功能;
加载叉耳(7)左端为双叉耳,双叉耳的内槽与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为过渡配合;右端光杆,光杆中间段为圆棒,过渡配合穿入轴承座(9)孔中;光杆右端在圆棒上沿双叉耳平面方向两边切槽,并在切槽段设置两个通孔,用于安装加扭支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地轨底板(1)上沿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径向每间隔0.5米设置T型槽,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组件(3)的T型螺母,地轨底板(1)上的T型槽宽区的宽度不小于地脚螺栓组件(3)的T型螺母宽区的宽度,地轨底板(1)上的T型槽底部宽区的高度不低于地脚螺栓组件(3)的T型螺母的宽区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2)为“7”字型厚钢板,左端为宽区,右端为窄区,其中宽区沿中心的一圆周上均布8个螺纹通孔,用于安装旋翼模拟轴(4);窄区左侧及宽区右侧各设置2个螺纹通孔,用于竖板(8)的安装;安装板(2)宽区左侧设置3个光孔,窄区右侧设置2个光孔,左侧和右侧光孔中心的径向距离为0.5米,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旋翼模拟轴(4)底部设置大圆盘,并在大圆盘上均布8个通孔,通过通孔用螺栓将旋翼模拟轴(4)与安装板(2)连接;旋翼模拟轴(4)上端设置花键,花键尺寸及公差要求严格按照装机接口尺寸,并在花键上设置缺一齿,用于定位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安装;最顶端设置与螺母组件(6)配合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母组件(6)包括一个螺母和10个压紧螺栓,螺母拧入旋翼模拟轴(4)后压紧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上端;在螺母上设置均布的10个螺纹通孔,10个压紧螺栓拧入所述的螺纹通孔后顶住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上端,防止螺母松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9)一端在沿加载叉耳(7)右端光杆的轴向设置第一通孔,并在孔内安装滚针轴承;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对称于第一通孔中心的两个第二通孔,通过第二通孔用螺栓将杆端安装的轴承座(9)固定于竖板(8)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扭支臂(10)一端设置垂直水平面的第一双叉耳,并在第一双叉耳上设置对称的两个通孔;另一端设置平行水平面的第二双叉耳,并在第二双叉耳上的中心设置一个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接头(11)一端安装关节轴承,轴承孔通过螺栓与加扭支臂(10)的第二双叉耳连接;另一端为圆棒形杆端,并在杆端中心设置螺纹孔,用于与执行机构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12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等直径共轴双旋翼
- 下一篇:胶材拉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