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1218.7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9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鹏;刘红艳;韩振忠;盛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22 | 分类号: | G01N3/22;G01N3/02;G01M13/00;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央 支臂限动锁加扭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主桨中央件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真实模拟旋翼折叠作业时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的受力状态,实现对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施加扭矩,以考核出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旋翼折叠的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协调、加载稳定,试验数据可靠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主桨中央件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某新型直升机在主桨中央件中增加了电动折叠系统的要求,桨毂可利用的设计空间有限,在中央件上设计安装支臂限动锁的连接竖版,支臂限动锁通过螺栓与中央件竖板进行固定连接。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能够在旋翼折叠作业过程中对挥舞支臂组件的摆振运动进行锁定和解锁操纵,在此过程中,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承受挥舞支臂组件传递来的扭矩。以往的中央件疲劳试验设计中不涉及旋翼折叠作业,中央件的疲劳试验方案仅对中央件本体进行离心力、摆振力和挥舞力的加载。因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旋翼折叠作业时独特的载荷工况,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模拟旋翼折叠作业时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的受力状态,给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施加扭矩,以考核出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旋翼折叠的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协调、加载稳定,试验数据可靠度高。
目前,我国没有相类似的试验装置,不能进行这种加载。未检索到国外有关的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真实模拟旋翼折叠作业时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的受力状态,实现对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施加扭矩,以考核出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旋翼折叠的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协调、加载稳定,试验数据可靠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主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加扭试验装置,用于中央件疲劳试验,包括:地轨底板1、安装板2、地脚螺栓组件3、旋翼模拟轴4、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螺母组件6、加载叉耳7、竖板8、轴承座9、加扭支臂10、加载接头11;
其中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为试验件,沿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轴向,从下到上依次将安装板2通过地脚螺栓组件3连接固定在地轨底板1上面,旋翼模拟轴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安装板2上面,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通过花键配合安装在旋翼模拟轴4上,并通过螺母组件6固定;沿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径向,从左到右依次将加载叉耳7通过螺栓连接在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上,加载叉耳7的杆端安装轴承座9和加扭支臂10,安装轴承座9通过螺栓固定在竖板8上,加扭支臂10通过螺栓连接加载接头11,通过执行机构给加载接头11加载而实现整个装置的加扭试验功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
(1)在地轨底板1上沿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径向每间隔0.5米设置T型槽,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组件3的T型螺母,地轨底板1上的T型槽宽区的宽度不小于地脚螺栓组件3的T型螺母宽区的宽度,地轨底板1上的T型槽底部宽区的高度不低于地脚螺栓组件3的T型螺母的宽区的高度。
(2)安装板2为“7”字型厚钢板,左端为宽区,右端为窄区,其中宽区沿中心的一圆周上均布8个螺纹通孔,用于安装旋翼模拟轴4;窄区左侧及宽区右侧各设置2个螺纹通孔,用于竖板8的安装;安装板2宽区左侧设置3个光孔,窄区右侧设置2个光孔,左侧和右侧光孔中心的径向距离为0.5米,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组件3。
(3)旋翼模拟轴4底部设置大圆盘,并在大圆盘上均布8个通孔,通过通孔用螺栓将旋翼模拟轴4与安装板2连接;旋翼模拟轴4上端设置花键,花键尺寸及公差要求严格按照装机接口尺寸,并在花键上设置缺一齿防差错设计,用于定位中央件与支臂限动锁组件5的安装;最顶端设置与螺母组件6配合的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12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等直径共轴双旋翼
- 下一篇:胶材拉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