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系统及透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2550.5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光;薛昌奇;苏义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杜冰云;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机 温水 透气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系统及透气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船用发电机、除气水箱和低温膨胀水箱,船用发电机的透气口通过透气管与除气水箱的进口相连,除气水箱的透气口通过第一补水管与低温膨胀水箱的的第一补水口相连,低温膨胀水箱的的第二补水口连接有第二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连接在除气水箱出口的第一循环管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管分别与第二循环管和第三循环管相连,第二循环管连接至发电机冷却器的出水口,第三循环管分别连接至发电机内部的高温水泵的进水口和发电机冷却器的进水口,第三循环管上安装有淡水冷却组件。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船用发电机组的高温水直接进入低温膨胀水柜,导致低温膨胀水柜出现高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系统及透气方法。
背景技术
船用发电机内部的用以冷却高温水的冷却缸套与高温水泵之间连接有循环管,以使高温水泵内的高温水与冷却缸套内的低温水进行混合,在和内部低温水系统混流,来控制高温水的温度,降低发电机的内部温度。通常,发电机内部高温水的温度控制在85℃。
由于发电机内部高温水的温度过高,高温水系统内可能会产生气泡。如图1所示,传统发电机的透气出口与低温膨胀水柜之间直接连接一根透气管,通过连接在发电机与低温膨胀水柜之间的透气管将气泡引入低温膨胀水柜,同时低温膨胀水柜也为船用发电机高温水系统补水。但是,当发电机长时间运行时,由于透气管内部的水与低温膨胀水柜内的水没有隔开,如果发电机透气出口的节流孔板设计不合理,导致发电机透气出口的压力过高,发电机内部循环管内的高温水会通过透气管流向低温膨胀水柜,会增加低温膨胀水柜内的水温,导致低温膨胀水柜出现高温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系统及透气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系统,包括船用发电机、除气水箱和低温膨胀水箱,
所述船用发电机的透气口通过透气管与除气水箱的进口相连,除气水箱的透气口通过第一补水管与低温膨胀水箱的的第一补水口相连,低温膨胀水箱的的第二补水口连接有第二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连接在除气水箱出口的第一循环管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管分别与第二循环管和第三循环管相连,所述第二循环管连接至发电机冷却器的出水口,第三循环管分别连接至发电机内部的高温水泵的进水口和发电机冷却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三循环管上安装有淡水冷却组件。
优选地,所述淡水冷却组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淡水冷却器和淡水泵。
优选地,设置在船用发电机外部的第二循环管和第三循环管共同构成用以冷却船用发电机内部的发电机冷却器的第一冷却水循环;
船用发电机内部的高温水系统构成用以冷却其内部的缸套的第二冷却水循环;
设置在船用发电机外部的透气管、第一循环管和和第三循环管共同构成用以防止低温膨胀水箱出现高温的第三冷却水循环。
优选地,所述船用发电机的透气口、除气水箱的透气口和除气水箱的进口均安装有节流孔板。
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系统的透气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船用发电机内部的高温水系统形成的携带有气泡的高温水经透气管流入除气水箱,高温水中的气泡通过除气水箱顶部的第一补水管进入低温膨胀水箱并从低温膨胀水箱排至外界大气,同时高温水在第三冷却水循环内,先流入第一循环管,然后流入第三循环管上的淡水冷却器,淡水冷却器对高温水进行冷却形成冷却淡水,冷却淡水再流入淡水泵,经淡水泵送至船用发电机内部的高温水泵和发电机冷却器内;
S2,从高温水泵流出的冷却淡水在船用发电机内部的第一冷却水循环内,依次流经船用发电机的缸套、预加热器和温度控制阀,然后从温度控制阀的左侧阀口重新流入高温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2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