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侧滚扭杆组件及其防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3764.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鸥;聂清明;邹敏佳;罗燕;刘谦;吴坚;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24 | 分类号: | B61F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侧滚扭杆 组件 及其 方法 | ||
1.抗侧滚扭杆组件,包括扭杆轴(1)、固定在扭杆轴(1)端部的扭转臂(2)、套装在扭杆轴(1)上的支撑座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扭转臂(2)在扭杆轴(1)上松动的防松动组件(4)和防止支撑座组件(3)相对于扭杆轴(1)窜动的防窜动组件(5),所述的防松动组件(4)装在扭转臂(2)上,防窜动组件(5)与支撑座组件(3)轴向定位配合且与扭转臂(2)固定;
所述的扭转臂(2)锥面配合套装在扭杆轴(1)端部,扭杆轴(1)端面上固定有沿轴向压紧扭转臂(2)且螺纹配合锁紧在扭杆轴(1)上的螺栓锁紧组件(6),防松动组件(4)一端与螺栓锁紧组件(6)固定,另一端与扭转臂(2)固定,以防止螺栓锁紧组件(6)在扭杆轴(1)端面上松动;
所述的螺栓锁紧组件(6)包括呈T字型且同轴设置在扭杆轴(1)外端的压块(61)、夹在压块(61)与扭杆轴(1)端面之间的垫层(62)、沿中轴线穿过压块(61)且旋紧在扭杆轴(1)中的紧固螺栓(63),垫层(62)为多层且与扭杆轴(1)端面接触的垫层(62)与扭杆轴(1)端面固定,紧固螺栓(63)的紧固力通过压块(61)将垫层(62)沿轴向压紧在扭转臂(2)端面上,防松动组件(4)装在紧固螺栓(63)与扭转臂(2)之间;
所述的紧固螺栓(63)为头部呈六角形的六角螺栓,防松动组件(4)包括沿径向设置的防松板(41)和将防松板(41)一端固定在扭转臂(2)上的螺栓(42),防松板(41)远离螺栓(42)的一端被紧固螺栓(63)贯穿压紧在紧固螺栓(63)的头部和压块(61)之间,且防松板(41)远离螺栓(42)的一端被弯折成直角形状,其弯折边与紧固螺栓(63)头部侧面贴靠,以防止紧固螺栓(63)旋转松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扭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杆轴(1)安装支撑座组件(3)的相应位置上过盈套装钢套(11),所述的支撑座组件(3)包括套装在钢套(11)上的支撑球铰(31)和套装在支撑球铰(31)外的支撑座(32),防窜动组件(5)与支撑球铰(31)轴向定位配合且与扭转臂(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侧滚扭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球铰(31)的内套中过盈套装耐磨套(33),耐磨套(33)过度配合套在钢套(11)上,支撑球铰(31)、耐磨套(33)和钢套(11)的内端均抵在支撑座(32)上,耐磨套(33)与支撑球铰(31)轴向定位配合,防窜动组件(5)与耐磨套(33)轴向定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侧滚扭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套(33)和钢套(11)均沿轴向从支撑球铰(31)内套中伸出且轴向长度相等,耐磨套(33)中部具有径向凸起的限位挡(34),支撑球铰(31)的外端面抵在限位挡(34)上,防窜动组件(5)包括呈L型的限位臂(51)和限位螺栓(52),限位臂(51)一端抵在限位挡(34)上,另一端通过限位螺栓(52)与扭转臂(2)固定,以限制耐磨套(33)轴向窜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侧滚扭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套(33)由内耐磨套(33.1)和设置在内耐磨套(33.1)外侧的外耐磨套(33.2)组成,内耐磨套(33.1)和外耐磨套(33.2)均呈T字型,设置方向相反且端面贴靠,限位挡(34)由内耐磨套(33.1)的大端和外耐磨套(33.2)大端贴靠组成,支撑球铰(31)的外端面抵在内耐磨套(33.1)的大端上,限位臂(51)一端抵在外耐磨套(33.2)的大端上。
6.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抗侧滚扭杆组件的防窜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防松动组件(4)防止扭转臂(2)在扭杆轴(1)上松动,用防窜动组件(5)使支撑座组件(3)与扭转臂(2)轴向定位,从而使支撑座组件(3)相对于扭杆轴(1)轴向定位,以防止支撑座组件(3)的轴向窜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侧滚扭杆组件的防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车辆运行工况中支撑座组件(3)的轴向承载范围,设计防窜动组件(5)中限位臂(51)弯曲强度以及限位螺栓(52)的弯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37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