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0891.7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2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薛亚平;周杰;郑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凯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3/00;B23Q7/00;B23Q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金国栋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钣金加 工用 开槽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钣金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可升降的开槽组件,且开槽组件包括共轴设置的固定开槽刀和移动开槽刀,所述固定开槽刀的中心处贯穿有固定轴,所述移动开槽刀的中心处贯穿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固定轴内,且移动轴与固定轴之间通过轴键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与移动轴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电机和伸缩气缸;工件传送机构,设置于开槽组件下方,且工件传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传送架,两个传送架之间的间距可调;综上,无需额外设置标记结构也能有效保证开槽的尺寸的精准性,并节省了提前标记的所需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件开槽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钣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钣金有时也作扳金,一般是将一些金属薄板通过手工或模具冲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和尺寸;另外,在进行复杂的钣金零件加工时,还需要利用开槽装置对钣金进行开槽操作。
例如在专利CN110153718A中即公开了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具体,根据该专利所公开的结构及流程可知,该装置是通过增设标记支架和压块的方式进行工件的自动标记,由此达到提高开槽精度和开槽效率的目的。
但是,上述专利中所提出的方式会导致整体装置结构的复杂性大大提升;另外,若需在工件上开设不同尺寸或形状的槽,则应对应更换压板,使得整体装置的操作仍存在一定的不变性,并且在每次更换压板时还需进行校正,否则仍会影响工件开槽位置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包括:
可升降的开槽组件,且所述开槽组件包括共轴设置的固定开槽刀和移动开槽刀,所述固定开槽刀的中心处贯穿有固定轴,所述移动开槽刀的中心处贯穿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固定轴内,且移动轴与固定轴之间通过轴键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与移动轴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电机和伸缩气缸,且转动电机驱动固定轴和移动轴同步转动,伸缩气缸驱动移动轴单独移动;
工件传送机构,设置于开槽组件下方,且所述工件传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传送架,且两个所述传送架上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横移气缸,并通过所述横移气缸驱动传送架垂直于传送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工件传送机构还包括顶部开设有凹槽的U型底座,且两个传送架上所连接的横移气缸分别嵌入于凹槽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传送架的底部均焊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滑块均与凹槽底部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传送架包括一侧设有开口的安装框,且所述安装框内对称设有多组依次配合的传送辊,所述传送辊包括上辊和下辊,且工件在上辊与下辊之间的间隙内传送。
优选的,多组所述传送辊中至少有一组为主动辊,且所述主动辊的一端贯穿安装框,并延伸嵌入至U型底座的凹槽内壁上,所述U型底座的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转轴驱动主动辊转动。
优选的,每个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均焊接有向上延伸的侧板,且所述侧板顶部焊接有梳齿状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啮合,位于开槽组件的正下方,且两个支撑板顶部均与下辊顶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工件传送机构的顶部安装有升降安装架,且所述开槽组件安装于所述升降安装架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安装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升降液压缸和焊接于升降液压缸顶部的横梁,两个所述降液压缸均固定于U型底座的顶部,并对称分布于凹槽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凯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凯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