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柱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1799.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盛大宁;张祺;戴大力;李晨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汪丹琪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像 方法 | ||
一种A柱成像方法,属于行车影像技术领域。方法基于A柱成像系统实现,方法包括:步骤S01,基于眉心监测摄像头采集的车内影像,计算驾驶员头部位置在汽车坐标系的坐标;眉心监测摄像头设置于汽车方向盘的转向柱上;步骤S02,通过眉心监测摄像头跟踪驾驶员双眼,计算在世界坐标系中驾驶员眉心的三维坐标,并获得驾驶员视线轨迹;步骤S03,基于两个A柱摄像头采集的车前方影像,利用三维重建算法构建包含A柱盲区障碍物的三维影像信息;步骤S04,将步骤S03中的三维影像信息投影到步骤S02中驾驶员视线所在法平面,得到与人眼成像相同的图像并显示于A柱柔性显示屏上。本发明能实现透明A柱效果,根据人眼视线动态调整显示画面并确保画面显示符合人眼视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车影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柱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A柱是指车身上前挡玻璃与前车门之间的柱子,A柱使得车身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对保护驾乘人员行车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A柱的存在,导致A柱视觉盲区的出现。现在通过左右后视镜上架设摄像头、将A柱盲区画面实时显示在A柱内侧的屏幕上,可消除A柱盲区。
一般的做法是将摄像头画面经过一定的裁剪后显示在屏幕上,但是由于驾驶人员身高与坐姿、障碍物远近等因素影响,屏幕上的画面可能和人眼看到的画面在形状、大小等方面存在较大偏差。为实现“透明”效果,需要在当前软硬件基础上,监测人眼视线轨迹及A柱盲区障碍物距离,根据人眼视线动态调整屏幕显示画面,减小因驾驶人员坐姿、障碍物远近等因素造成的影响。
发明专利申请CN201910440232.1 公开了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A柱视野盲区辅助视觉系统的方法,并具体公开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眼球追踪单元进行驾驶员的人眼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ECU单元;S2:ECU单元接收眼球追踪单元发送过来的定位信息,并依据定位信息控制外部摄像单元运动采集A柱视野盲区的路况信息;S3:外部摄像单元在ECU单元的控制下,跟随驾驶员的视觉,运动采集A柱视野盲区的路况信息;S4:室内显示单元显示外部摄像单元采集到的A柱视野盲区的路况信息。该发明虽然利用了眼球追踪获取盲区影像,但获得的影像的色彩、畸变、亮度无法与人眼看到的高度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A柱成像方法,使得A柱柔性显示屏上显示画面的色彩、畸变、亮度都与人眼看到的相匹配,实现A柱“透明”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A柱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包括两个A柱摄像头、眉心监测摄像头、A柱柔性显示屏、控制装置的A柱成像系统实现,眉心监测摄像头设置于汽车方向盘的转向柱上;方法应用于控制装置;方法包括:
步骤S01,基于眉心监测摄像头采集的车内影像,计算驾驶员头部位置在汽车坐标系的坐标;
步骤S02,通过眉心监测摄像头跟踪驾驶员双眼,计算在世界坐标系中驾驶员眉心的三维坐标,并获得驾驶员视线轨迹;
步骤S03,基于两个A柱摄像头采集的车前方影像,利用三维重建算法构建包含A柱盲区障碍物的三维影像信息;
步骤S04,将步骤S03中的三维影像信息投影到步骤S02中驾驶员视线所在法平面,得到与人眼成像相同的图像并显示于A柱柔性显示屏上。
本发明通过在两个A柱侧设置A柱摄像头采集车前方影像,在车内设置眉心监测摄像头采集车内影像并追踪驾驶员双眼,基于上述方式监测人眼视线轨迹及A柱盲区障碍物距离,根据人眼视线动态调整屏幕显示画面,减小因驾驶人员坐姿、障碍物远近等因素造成的影响。本发明最终获得显示画面的色彩、畸变、亮度都与人眼看到的相匹配,实现A柱“透明”效果。
作为优选,步骤S01具体包括:
步骤S11,基于眉心监测摄像头采集的车内影像,计算位于驾驶侧B柱上的参考点在眉心监测摄像头画面上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1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