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4923.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7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中;林松;常献娜;邹怀江;陈明山;高杰;洪祖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青松食品大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L7/104 | 分类号: | A23L7/104;A23P20/25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周卫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冻 包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生产制作环节、贮存运输环节及终端使用环节,其中,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生产制作环节包括对原始面种的传代培养、扩大培养、制作酸面团、制作主面团、包子成型、速冻、包装等步骤;终端使用环节中提供了两种解冻方式:低温解冻和醒发解冻。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冷冻生胚包子经解冻、醒蒸后能够达到新鲜包子的口感和品质,同时具有老面包子的风味和口感;此外,通过采用该方法可实现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促进包子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预制包子产品多为速冻熟制品,食用时再进行加热复蒸,产品容易出现汤汁流失、风味口感变差等品质问题,而冷冻生胚包子技术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冷冻生胚包子技术还便于实现集中生产,有利于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同时也能解决面点技术人员匮乏及经营场地条件限制等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连锁经营。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冷冻生胚包子产品还较少,而且包子的面皮基本都是通过酵母快速发酵法制作,为保证产品的醒发效果和口感,在包子面皮中添加了较多的白砂糖、泡打粉等。部分包子面团中白砂糖的添加量高达5%,这与国家卫生部门倡导的“三减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相违背。而且使用酵母快速发酵法制作的发酵面制品风味较单一,口感筋性较差。而采用传统老面制作工艺加工的包子、馒头等产品由于其特殊的风味、口感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生产厂家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作的冷冻生胚包子经解冻、醒蒸后能够达到新鲜包子的口感和品质,同时具有老面包子的风味和口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该方法可实现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促进包子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具体包括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生产制作环节、贮存运输环节及终端使用环节。
老面冷冻生胚包子的生产制作环节,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面种传代培养:本发明中,原始面种是由申请人所在研发室筛选培育得到(原始面种中主要包括酵母菌和乳酸菌,酵母菌在原始面种中的活菌数为1.2×108~1.3×108cfu/g,乳酸菌在原始面种中的活菌数为1.5×108~2.5×108cfu/g),原始面种需每间隔1-2天进行一次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方法为:原始面种、面粉和水按照2:6:3的质量比进行和面形成均匀的面团,得到新一代的面种;
第二步、面种的扩大培养(扩培):为满足制作酸面团对面种的用量需求,需对原始面种进行扩大培养,每次扩大培养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方法与第一步中传代培养方法相同。当生产量较大时,可进行连续扩大培养,直至满足生产标准酸面团对面种的用量需求。为保证面种的发酵活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面种经过连续扩培使用两周后,需重新使用传代培养的原始面种(第一步中的原始面种)进行扩培得到;
第三步、酸面团的制备:将扩培后得到的面种(第二步得到的)与面粉、水按照40-60:60-80:30-40的质量比进行和面形成均匀的面团,然后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温度为2-8℃的保鲜库中进行低温冷藏发酵24-26小时;
第四步、主面团的制作:根据车间生产计划,提前20-30min将冷藏发酵后的酸面团移出保鲜库,置于室温下进行回温,然后,先将面粉、冷冻生胚改良剂倒入和面缸中预拌至混匀,再将回温后的酸面团放入和面机中,最后把半干酵母和食用碱分别溶于水后倒入和面缸进行和面,得到制作老面冷冻生胚包子面皮用的主面团;其中,主面团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
酸面团:130-180份
面粉:20-4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青松食品大健康研究院,未经安徽青松食品大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