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7564.4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2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柯泽;骆寅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部 康复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底板、底座、靠背板、圆盘座椅板、扶手架,辅助起身装置,辅助扭腰装置,辅助站立装置。辅助起身装置通过丝杆电机与连杆滑块机构实现靠背板的旋转,助动患者完成由躺姿至坐姿的训练;辅助扭腰装置通过电机控制齿轮机构实现座椅的旋转,助动患者进行扭腰训练;辅助站立装置通过凸轮机构控制扶手架升降,助动患者实现由坐姿至站姿的训练。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辅助患者自身发力,能减小康复过程中二次受伤的风险;同时通过调控电机工作时间、转速及功率可满足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该装置适用的躺、坐、立三种位姿变化,也有效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相关装置训练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导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一系列电子产品的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愈渐惯于久坐久躺,这会致使腰部肌肉长期出一种状态——长期紧绷或者长期拉伸,从而导致腰部的疲劳状态。现代化的办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办公人员的腰部长期处于满负甚至超负荷状态;老年人口的增长等因素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腰部疾病的发生。
为了满足市场对腰部康复训练装置能够完成多位姿康复训练动作的要求,并针对腰部疾病患者在扭腰、躺-坐立、坐-起身等腰部活动的康复运动时遇到的二次受伤的危险;绝大多数患者对于该医疗装置怀有期待,且相关康复训练装置尚未普及,使用人数占比不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可使得患者在装置的动力驱动下,受力助动完成由躺姿状态-坐立状态,扭腰康复,由坐伏状态-站立状态的康复助动运动,达到降低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所受负载,起到避免二次伤害的康复训练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座、靠背板、连接板、圆盘座椅板、扶手架;所述底座分别竖向设置于底板之上,所述靠背板、连接板、圆盘座椅板、扶手架依次设置在底座系统的右侧、中间位置和左侧;所述靠背板与底座系统相铰接,靠背板相对与底座具有竖直轴向摆转自由度;所述连接板与底座系统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所述圆盘座椅板与底座系统通过限位连接,相对底座系统有水平轴向摆转自由度;所述扶手架通过滚子与凸轮高副连接,相对于底座系统具有垂直轴向平移自由度。
所述靠背板左端与底座系统通过销轴相铰接,使靠背板具有旋转中心;靠背板中间部分与连接杆相铰接,连接杆又与丝杆外套相铰接,构成滑块连杆机构,且在其下方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该滚珠丝杆电机的旋转带动丝杆外套的垂直方向的位移从而驱动靠背板相对于底座的竖直轴向摆转运动。
所述底座系统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在电机轴上的齿轮与外圈齿轮构成第一对齿轮啮合传动,再通过齿轮轴的同心转动,由上侧齿轮与圆盘座椅板的内齿轮相啮合构成第二对齿轮传动,实现圆盘座椅板的水平轴向摆转运动。
所述底座系统上设有第三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在电机轴上的齿轮与外圈齿轮构成第一对齿轮啮合传动,再通过齿轮轴的同心转动,由上侧齿轮与圆盘座椅板的内齿轮相啮合构成第二对齿轮传动,实现圆盘座椅板的水平轴向摆转运动。
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驱动电机两者分别控制圆盘座椅相对于底座系统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摆转运动,且分别通过电机转速和工作时间控制旋转速度和旋转幅度的大小,用以达到更精准的康复训练效果。
所述扶手与滚子之间通过销轴铰接,滚子又与凸轮之间高副连接,传动轴与凸轮相固定实现同步转动,传动轴与电机轴之间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实现同步转动,由底座系统上安装的第四驱动电机驱动实现。
中间位置处的连接板两凸台设有通孔,通过沉头螺栓与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又与底座系统通过螺钉连接,且前后两边对称,受力平衡。
中间位置处的连接板右侧前后端设有两通孔,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件相固定,连接件又与扶手通过螺钉连接,倾角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7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